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古八變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八變歌》原文
《古八變歌》
《古八變歌》譯文北風初秋至,吹我章華臺。 浮云多暮色,似從崦嵫來。 枯桑鳴中林,絡緯響空階。 翩翩飛蓬征,愴愴游子懷。 故鄉不可見,長望始此回。
初秋時節剛至便刮起了北風,吹到了我所在的章華臺。
日暮時分高天上浮云流走,仿佛從那西極崦嵫山吹來。
樹林中的枯桑葉颯颯作響,絡緯在那空曠的臺階上鳴叫。
飛蓬草在風中飄飄揚揚,讓游子觸景傷懷愴然而悲。
遙遠的故鄉已經看不見了,眺望未果只能悲悵地返回。
《古八變歌》的注釋
八變:其義不詳,以“八變歌”為題的樂府歌詩,獨此孤篇存世,余概莫傳。
章華臺:春秋時期楚國所筑的臺名,在今湖北省監利縣西北。根據《左傳·昭公七年》記載,章華臺原是春秋年間楚君靈王建造的一座著名離宮,構筑極其宏麗壯觀。酈道元《水經·沔水注》稱“臺高十丈,基廣十五丈”。
崦(yān)嵫(zī):山名,在甘肅省天水市西南,下有虞泉,是古代傳說中太陽西落所沒入之處。
“枯桑”句:指秋日林中的枯桑颯颯作響。
絡緯:蟲名,一名“莎雞”,秋季鳴蟲,因其聲如紡線,俗稱“絡紗娘”、“絡絲娘”。
飛蓬:草名。在古詩中常喻為行蹤飄泊無定的游子。征:行。
愴(chuàng)愴:憂傷悲痛貌。
長望:徐仁甫《古詩別解》認為“長望”即“悵望”。此回:猶此番,此次。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抒寫游子懷鄉之情,大體上可分三節:開頭兩句為第一節,點出時令、地點,提領全篇;中間四句為第二節,承接首句敘寫秋景,并抒發高臺覽物之情,表現出清秋的凄涼與衰颯的氣氛;最后四句為第三節,由敘景轉為抒懷,遙承前文的登臺遠眺,提明篇旨。全詩通篇筆意融貫,渾成一體,其寫景有獨創之處,具體表現為描繪自然風物帶有某種喻示性,且寫景在詩中占有顯著的篇幅和地位,意味著文學創作已開始出現把自然景物作為具有獨立審美意義的描寫對象的趨向。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夜泊旅望》”的原文翻譯 2、“柳宗元《登柳州峨山》”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的原文翻譯 4、“柳永《蝶戀花·鳳棲梧》”的原文翻譯 5、“杜荀鶴《閩中秋思》”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