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王維《渡河到清河作》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渡河到清河作》原文
《渡河到清河作》
王維 泛舟大河里,積水窮天涯。 天波忽開拆,郡邑千萬家。 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舊鄉國,渺漫連云霞。 《渡河到清河作》譯文
我揚帆行舟黃河上,秋水匯積遠接天涯。
水天相接處忽然裂開豁口,現出繁華的城邑萬戶千家。
順流前行又有城鎮閃入眼中,宛然可見郊野的桑麻。
回頭瞻望我的故鄉京洛,只見洪波浩渺遠連云霞。
《渡河到清河作》的注釋
河:指黃河。清河:唐貝州治所清河縣,在今河北清河西。唐濟州屬河南道,貝州屬河北道,由濟州治所渡河西北行,即可至清河。
大河:即黃河。
積水,指積聚的水。
天波,指天空的云氣,形容極為高遠。拆,裂,開。郡邑,當指唐河北道博州治所聊城縣(今山東聊城東北)。唐時濟州治所(今山東茌平西南)與博州治所隔河相望,由濟州治所渡河,首先即當抵達博州聊城。
城市:即指清河。據《元和郡縣志》卷一六載,博州西北至貝州百九十里。
宛然:真切貌,清晰貌。桑麻:桑樹與苧麻。植桑飼蠶取繭和植麻取其纖維,同為古代農業解決衣著的最重要的經濟活動。
回瞻:猶回望。唐韋應物《酒肆行》:“回瞻丹鳳闕,直視 樂游苑 。”舊鄉國:故鄉,指京洛。
渺(miǎo)漫:一作“淼漫”,水流廣遠的樣子。連云霞:與天空之云霞相連,形容水波浩淼。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作于王維居濟州期間,詩中描繪的是黃河下游的景致,深沉、壯觀、氣勢磅礴,抒發了思鄉之情,發人遐思,言有盡而意無窮。全詩把山水寫得崔嵬崢嶸,黛色蔥郁,氣勢廓大,顯示出王維前期山水詩的明朗風格。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jié),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夜泊旅望》”的原文翻譯 2、“柳宗元《登柳州峨山》”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的原文翻譯 4、“柳永《蝶戀花·鳳棲梧》”的原文翻譯 5、“杜荀鶴《閩中秋思》”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