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羅隱《鸚鵡》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鸚鵡》原文
《鸚鵡》
羅隱 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 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 《鸚鵡》譯文
不要怨恨被關在華麗的籠子里,也不要痛恨翠綠的毛被剪得殘缺不全,
江南氣候溫暖,而你的老家隴西十分寒冷。
勸你不要把話說得過于清楚,
話說的太清楚,人就愈加喜愛,要想飛出鳥籠就更難了。
《鸚鵡》的注釋
雕籠:雕花的鳥籠。
翠羽殘:籠中鸚鵡被剪去了翅膀。
隴西:隴山(六盤山南段別稱)以西,古傳說為鸚鵡產地,俗稱其為“隴客”。
君:指籠中鸚鵡。分明語:學人說話說得很清楚。
出轉:指從籠子里出來獲得自由。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詠物詩,不同于一般的比興托物,而是借用向鸚鵡說話的形式來吐露自己的心曲,勸鸚鵡實是勸自己,勸自己實是抒泄自己內心的悲慨,淡淡說來,卻意味深長。 作者簡介 羅隱(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諫,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大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李白《詠石牛》”的原文翻譯 2、“王維《題友人云母障子》”的原文翻譯 3、“柳宗元《巽公院五詠》”的原文翻譯 4、“蘇轍《南康直節堂記》”的原文翻譯 5、“吳文英《杏花天·詠湯》”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