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柳宗元《巽公院五詠》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巽公院五詠》原文
《巽公院五詠》
柳宗元 凈土堂 結習自無始,淪溺窮苦源。 流形及茲世,始悟三空門。 華堂開凈域,圖像煥且繁。 清冷焚眾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愧導師,超遙謝塵昏。 曲講堂 寂滅本非斷,文字安可離! 曲堂何為設?高士方在斯。 圣默寄言宣,分別乃無知。 趣中即空假,名相與誰期? 愿言絕聞得,忘意聊思惟。 禪堂 發地結菁茆,團團抱虛白。 山花落幽戶,中有忘機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萬籟俱緣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同如,鳥飛無遺跡。 芙蓉亭 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 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 瀟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 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 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鐘。 苦竹橋 危橋屬幽徑,繚繞穿疏林。 迸籜分苦節,輕筠抱虛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蕭蕭吟。 差池下煙日,嘲哳鳴山禽。 諒無要津用,棲息有馀陰。 《巽公院五詠》譯文
凈土堂
人的結習從無開始,淪落沉溺窮盡了苦難之源。輪回成為今世的人形時,才徹悟三種解脫的空門。華堂中開辟一塊潔凈的地域,佛的圖像清晰而且細微。堂中焚燒清泠的檀香,誦唱著微妙的佛經。我叩首拜謝唱經的法師,遙遙地懺悔在紅塵中的昏聵。
曲講堂
寂滅并不是斷絕,文字的講解也不能分離。為什么要設置講堂?因為有高士在這里講經。默然的妙語也要假托言語的宣講,將沉默與宣講分別是無知的言行。中道與空相、假名本是一回事,何必要將名、相的區別分清?希望能棄絕聽聞所得,
禪堂
選擇吉地用青茅蓋成禪堂,青山團團圍住虛白的建筑。山花飄落在幽靜的門前,忘機的禪客在禪堂端坐。涉及了有并非有意去取得,觀照于空也不用去解析。天地萬籟都有緣而生,喧鬧當中也有深深的沉寂。心與物境本同一而無區別,正象鳥飛不留任何痕跡。
芙蓉亭
新亭俯倚紅色的欄桿,四周開滿了美麗的芙蓉。晨風把清香吹送遠處,濕潤的彩花沾滿露珠。鮮花瀟灑地開在人世,高低俯仰有無數的姿容。我曾聽過色、空的比喻,造物界到底是誰在巧奪天工?留連這深秋的月光,斷斷續續傳來山寺的晚鐘。
苦竹橋
高高的橋與幽幽的小路相連,它曲曲折折穿過稀疏的竹林。竹子從筍籜中迸發苦節,青皮環抱空虛的竹心。俯身看橋下細細的溪流,抬頭聽山間蕭蕭的竹韻。煙霧蒸騰中陽光西下,山里的鳥兒在嘲哳亂鳴。料想苦竹不可能作為渡口的竹伐,正好給我們的休憩提供了綠蔭。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出身河東柳氏,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大酺·春雨》”的原文翻譯 2、“杜甫《秋雨嘆三首》”的原文翻譯 3、“李賀《南山田中行》”的原文翻譯 4、“柳永《雪梅香·景蕭索》”的原文翻譯 5、“蔣捷《聲聲慢·秋聲》”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