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詩經·國風《采苓》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采苓》原文
《采苓》
詩經·國風 采苓采苓,首陽之巔。人之為言,茍亦無信。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陽之下。人之為言,茍亦無與。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陽之東。人之為言,茍亦無從。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苓》譯文
攀山越嶺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兒佇立在首陽山頂。無聊小人制造著她的閑話,不要信啊沒有一句是真情。干脆拋棄它們吧拋棄它們,切莫信以為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謠生事的長舌婦們,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攀山越嶺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兒尋到首陽山下來。無聊小人制造著她的閑話,你不要自亂陣腳參與進來。輕輕拂去它們吧拂去它們,切莫信以為真真相終大白。那些流言蜚語的制造者們,一無所得枉費心思空掛懷!
攀山越嶺采蕪菁啊采蕪菁,那苦人兒轉到首陽山之東。無聊小人制造著她的閑話,最好堵上自己耳朵不要聽。不要太在意它們吧別在意,千萬別聽雨是雨聽風是風。那些以造謠傳謠為樂的人,能得到什么最終兩手空空!
《采苓》的注釋
苓(líng):通“蘦”,一種藥草,即大苦。毛傳:“苓,大苦也。”沈括《夢溪筆談》:“此乃黃藥也。其味極苦,謂之大苦。”俞樾《群經評議》:“詩人蓋托物以見意,苓之言憐也,苦之言苦也。”一說為蓮。舊注或謂此苓為甘草。
首陽:山名,在今山西永濟縣南,即雷首山。
為(wěi)言:即“偽言”,謊話。為,通“偽”。
茍亦無信:不要輕信。茍,誠,確實。
舍旃(zhān):放棄它吧。舍,放棄;旃,“之焉”的合聲。
無然:不要以為然。然,是。
胡:何,什么。
苦:即所謂的苦菜,野生可食。
無與:不要理會。與,許可,贊許。
葑(fēng):即蕪菁,又叫蔓菁,大頭菜之類的蔬菜。
從:聽從。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勸說世人不要聽信讒言的詩。全詩三章,每章八句。各章開頭兩句為比興之詞,引起詩的主題;中間四句,叮囑不要信從讒言;最后兩句以反詰的語氣說明,若不信讒言,讒言則難以得逞。此詩采用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手法,造成一種回環復沓的旋律美,具有很高的藝術性。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李白《詠石牛》”的原文翻譯 2、“王維《題友人云母障子》”的原文翻譯 3、“柳宗元《巽公院五詠》”的原文翻譯 4、“蘇轍《南康直節堂記》”的原文翻譯 5、“吳文英《杏花天·詠湯》”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