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謝靈運《登永嘉綠嶂山》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
《登永嘉綠嶂山》
謝靈運 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行源徑轉遠,距陸情未畢。 澹瀲結寒姿,團欒潤霜質。 澗委水屢迷,林迥巖逾密。 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 踐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蠱上貴不事,履二美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難匹。 頤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繕性自此出。 《登永嘉綠嶂山》譯文
準備好食物拿起手杖,蜿蜒曲折的爬上風景清幽之地。
沿著小路向溪流的源頭越走越遠,到了上岸的地方沿溪而游的興致還十分濃厚。
水波微微動蕩的樣子凝結成孤寒的姿色,竹子經霜愈見青翠光潤。
澗水彎曲故屢屢不辨水流的去向,叢林深遠巖石也越來越密。
朝西看密林中漏下的落日余光斑斑駁駁令人懷疑可能已是夜晚,再向東看,巖壁上隱現出昏黃的月色,又使他懷疑是夕陽正在沉落。
從早到晚,一會兒就過去了,山巖和林木的最隱蔽幽深之處都已經完全熟悉了。
雖然身在仕途,但卻不為所累,在永嘉太守任上游玩其樂無窮,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亂則吉。
我自己經常安然地步行,都難以與綿邈的高尚相匹敵。
不事王侯的隱士和凡夫俗子之間本來相差很遠,但在老子看來,卻并沒有多少區別。
恬靜和智慧既然已經有了,涵養本性就是從此處變現出來的。
《登永嘉綠嶂山》的注釋
綠嶂山:在永嘉城北,一名青嶂山,上有大湖。
裹糧:準備好食物。
仗輕策:拿起輕便的手杖。
懷遲:猶逶迤,迂回曲折貌。
幽室:石室,山洞。此指風景清幽之地。
行源:溯流而上,向溪流的源頭前進。
徑:小路。
距陸:到上岸處。
情未畢:意謂沿溪而游的興致還十分濃厚。
澹瀲(dànliàn):水波微微動蕩的樣子。
結:凝結。
團欒(luán):猶檀欒。竹秀美貌,這里指代竹。
潤霜質:謂竹性耐寒,經霜愈見青翠光潤。
澗(jiàn)委:澗水彎曲。
水屢迷:謂因為澗流彎曲,故屢屢不辨水流的去向。
林迥(jiǒng):叢林深遠。
眷(juàn):眷顧,細細觀看。
顧:回顧,回頭看。
奄昏曙(shǔ):謂從早到晚,一會兒就過去了。
蔽翳(bì yì):指山巖和林木的最隱蔽幽深之處。
周悉:完全熟悉。
蠱(gǔ)上:指《易經·蠱卦》上九。句用《易·蠱》“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之意,意謂雖然身在仕途,但卻不為所累。
履二:指《易經·履卦》九二。此句用《易·履》“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之意,說明在永嘉太守任上優游的樂趣。
貞吉:謂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亂則吉。
幽人:指隱者,詩人自稱。
坦步:安然地步行。
頤(yí)阿:應諾與呵責,指善良與罪惡。或謂頤阿即伊我,你我之間,借指不事王侯的隱士和凡夫俗子。
何端:有何區別。這句意謂頤阿之間本來相差很遠,但在老子看來,卻并沒有多少區別。
寄抱一:將思想感情寄托于玄理。抱一,道家謂專精固守不失其道。一,指道。
恬如:恬靜和智慧。
繕(shàn)性:即涵養本性之意。以上二句概括《莊子·繕性》篇的主要思想,說明自己已經得到本性的自然,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詩分作三層,前十二句為第一層,作者以精雕細刻的手法,再現了綠嶂山幽靜、秀美的風光。“蠱上貴不事”以下四句為第二層,借用《周易》中的成語,闡述公務、生活、游覽之間的哲理關系。最后四句為第三層,說自己受到山水靈秀的啟發,對莊子講的繕性之道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首詩寫景部分辭采華美,既有清麗欲動的形象,又有回蕩飛揚的韻律,使人如臨其境,如睹其景,不能不為之拍案擊節,至其談玄說理,與景物凝成一體,匠心獨運,尤能啟人深思,實為謝詩中的佳作。 作者簡介 謝靈運(385年-433年),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賦》,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還兼通史學,工于書法,翻譯佛經,曾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郊《游終南山》”的原文翻譯 2、“常建《戲題湖上》”的原文翻譯 3、“張孝祥《水調歌頭·泛湘江》”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柳花詞三首》”的原文翻譯 5、“納蘭性德《淡黃柳·詠柳》”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