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張孝祥《水調(diào)歌頭·泛湘江》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調(diào)歌頭·泛湘江》原文
《水調(diào)歌頭·泛湘江》
張孝祥
濯足夜灘急,晞發(fā)北風涼。吳山楚澤行遍,只欠到瀟湘。買得扁舟歸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滄浪。蟬蛻塵埃外,蝶夢水云鄉(xiāng)。
制荷衣,紉蘭佩,把瓊芳。湘妃起舞一笑,撫瑟奏清商。喚起九歌忠憤,拂拭三閭文字,還與日爭光。莫遣兒輩覺,此樂未渠央。
《水調(diào)歌頭·泛湘江》譯文
灘頭洗足,夜色隨急流從腳背流淌。清晨,晾一頭短發(fā),感受清風絲絲的微涼。吳地的山巒,楚地的湖澤,一路行遍山色湖光,只是還未到達早已心神馳往的瀟湘。買得一葉扁舟,罷官歸來,又何妨。這是天意作美,如今讓我如愿以償,正值盛夏六月,一帆順風浮泛滄浪。志趣高潔閑遠,象秋蟬蛻殼于濁泥,在塵埃之外浮翔,又如莊周曉夢化蝶,翩然于水淡云閑之鄉(xiāng)。
恍惚可見——裁綠荷為衣,綴秋蘭為佩,一身清雅脫塵的衣裝。啊,那是屈原手持一束沁人的瓊芳。湘水女神嫣然一笑,飄旋舞的霓裳,撥弄琴瑟的纖指下流瀉幽怨的一曲清商,喚起行吟澤畔的屈子一腔報國的忠憤,寫入《九歌》眷眷不忘那拂袖揮灑的文字,一字一句與日月爭光。呵,莫要讓兒輩知曉一江湘水的遐想,這泛舟的樂趣悠渺不盡,正該我輩獨享。
《水調(diào)歌頭·泛湘江》的注釋
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diào)歌》,唐人演為大曲。《歌頭》是大曲開始的第一章。
湘(xiāng)江:即湘水,今湖南省的一條大江。
濯(zhuó)足:洗腳。
晞(xī)發(fā):晾干頭發(fā)。
吳山楚澤(zé):泛指南方的山水。
瀟(xiāo)湘:湘水與瀟水合流處稱為瀟湘,這里指湘江。
扁(piān)舟:小船。
付:給予,賜予。
滄浪:水名,這里指湘江。
蟬蛻塵埃外:蟬脫殼羽化飛上青天,這里表示詞人超脫塵俗的胸懷。
蝶夢:夢中化為蝴蝶。說明詞人自己情致的悠閑。《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制荷衣:用荷葉作衣服。《離騷》中寫道:“制芰荷以為衣兮寸。
紉(rèn)蘭佩:把蘭花穿結(jié)成佩帶。《離騷》中寫道:“紉秋蘭以為佩”。
把瓊(qióng)芳:手握芳潔的花枝。《九歌·東皇太一》:“盍將把兮瓊芳’’。
湘妃:湘水女神。
撫瑟(sè):彈瑟。
清商:指悲涼的樂曲。
九歌:屈原作品《楚辭》中的篇目,這里以《九歌》代指屈原的作品。
拂(fú )拭(shì):抹去塵垢,比喻識拔真才。
三閭(lǘ)文字:屈原曾任三閭大夫,這里指屈原騷賦。
未渠央:即未盡之意。渠,同“遽”,急遽;央,盡。
簡短詩意賞析 詞的上片記湘水行舟,巧用典事表明清高閑遠之趣;下片詞人忽發(fā)奇想,以贊頌屈原映襯自己的節(jié)操和幽怨。 作者簡介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卜居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唐代詩人張籍的七世孫。張孝祥善詩文,尤工于詞,其風格宏偉豪放,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等傳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的原文翻譯 2、“高適《塞上聽吹笛》”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的原文翻譯 5、“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