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張旭《桃花溪》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桃花溪》原文
《桃花溪》
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桃花溪》譯文
山谷云煙繚繞,溪上飛架的高橋若隱若現;站在巖石西側詢問那捕魚歸來漁人。
這里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嗎?你可知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
《桃花溪》的注釋
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縣桃源山下。
飛橋:高橋。
石磯:水中積石或水邊突出的巖石、石堆。漁船: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語句。
盡日:整天,整日。
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簡短詩意賞析 首七言絕句雖然篇幅短小,但詩人字斟句酌,用精練的文字輕松自然地將如詩似畫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美妙無窮。一個恰到好處的結語,讓人沉浸在詩人筆下的幽美環境中浮想聯翩,意蘊深長。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構思非常巧妙,該詩正面寫實景由遠及近,然后用一個問句由實入虛,布局新穎,角度變換靈活。詩人文筆簡練、清麗自然,詩文意境空靈縹緲、情趣深遠。 作者簡介 張旭(約685年—約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西江月·漁父詞》”的原文翻譯 2、“柳永《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的原文翻譯 3、“崔道融《溪居即事》”的原文翻譯 4、“楊慎《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的原文翻譯 5、“秦觀《江城子·清明天氣醉游郎》”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