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辛棄疾《西江月·漁父詞》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江月·漁父詞》原文
《西江月·漁父詞》
辛棄疾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鷗來往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 別浦魚肥堪膾,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閑管興亡則甚。 《西江月·漁父詞》譯文
陡峭的綠崖有千丈余高,落日照在江面上泛著金光。白鷗翔游是它的天性,既然風波無法預料又何必管它?
魚肥美新鮮,正是吃魚的好時節(jié),前村好酒值得喝干了再斟。前事已隨時間深埋,興盛或是衰敗又有何關(guān)系?
《西江月·漁父詞》的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此體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削翠:陡峭的綠崖。
一川:猶滿川。镕金:熔化金屬。亦特指熔化黃金。
選甚:不論怎么。
別浦:河流入江海之處稱浦,或稱別浦。膾:把魚切成薄片。
沉沉:悠遠。
則甚:做甚,做什么。
簡短詩意賞析 詞的上片寫江行所見,先寫采石黃昏景色之美,再謂白鷗來往無心,人則與世無爭,不管風浪如何險惡都能泰然處之。下片承接上片以鷗鳥喻漁父,兼以自喻之意,寫其有魚堪膾,有酒可斟,過著悠然自得的閑適生活,自然不會去關(guān)心千古的興亡。這首詞雖意志消沉,卻既有意境,又有寄托,是“戲作”中的佳作。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人。南宋官員、將領(lǐng)、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溫庭筠《思帝鄉(xiāng)·花花》”的原文翻譯 2、“蘇舜欽《滄浪亭記》”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燭影搖紅·芳臉勻紅》”的原文翻譯 4、“曹雪芹《自題一絕》”的原文翻譯 5、“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