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孟浩然《自洛之越》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洛之越》原文
《自洛之越》
孟浩然 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自洛之越》譯文
棲棲遑遑三十年,文名武功兩無成。
去吳越尋山覓水,厭洛京滿眼風塵。
乘一葉小舟游鏡湖,作個長揖告別官場。
姑且享受杯中美酒,何用計較世上功名?
《自洛之越》的注釋
洛:今河南省洛陽市。之:往,到。越:今浙江地區,春秋時越國所在地。
遑遑:忙碌的樣子。出自《列子》“遑遑爾競一時之虛榮”。
吳越:今江蘇、浙江地區,是古代吳國和越國所在地。
風塵:比喻世俗的紛擾。洛京:又稱京洛,指洛陽,是唐朝的陪都。
扁舟:小舟。
長揖:古人拱手為禮稱揖,作揖時手自上至極下稱長揖。“長揖謝公卿”是委婉表示自己不屈服于權貴。
杯中物:指酒。借用陶淵明《責子詩》中“且進杯中物”句意。
誰:何,哪。這里的用法與指人的“誰”不同。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既寫了自洛赴越之事,又抒發了詩人的失意憤懣之情,同時刻劃了一個落拓不羈,傲岸不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后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后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并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雪夜感舊》”的原文翻譯 2、“陳與義《以事走郊外示友》”的原文翻譯 3、“李賀《長平箭頭歌》”的原文翻譯 4、“魚玄機《暮春有感寄友人》”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