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溫庭筠《河瀆神·銅鼓賽神來》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河瀆神·銅鼓賽神來》原文
《河瀆神·銅鼓賽神來》
溫庭筠 銅鼓賽神來,滿庭幡蓋裴回。水村江浦過風雷,楚山如畫煙開。 離別艣聲空蕭索,玉容惆悵妝薄。青麥燕飛落落,卷簾愁對珠閣。 《河瀆神·銅鼓賽神來》譯文
敲響銅鼓賽神來,滿庭都是幡旗,還有華蓋徘徊。神來去時疾鼓如風雷,一陣陣卷過山村水寨,吹開如煙的濃霧,露出楚山如畫的豐采。
耳邊還響著離別時的櫓聲欸乃,聲聲震顫著空寂的愁懷。姣美的容顏在惆悵里消瘦,淡淡的妝粉畫出深深的怨哀??辞嗲帑溙锢锎貉嚯p雙飛又落,卷起珠簾,空對樓閣,愁情滿懷。
《河瀆神·銅鼓賽神來》的注釋
河瀆神: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雙調四十九字?;ㄢ帧短扑沃T賢絕妙詞選》云:“唐詞多緣題,所賦《河瀆神》則詠祠廟。”
銅鼓: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樂器,據說是由用作炊具的銅釜發展而成,體形如坐墩,中空,滿鼓皆有細花紋,四角有小蟾蜍,兩人抬著走,擊之聲如擂鼓。賽神:謂設祭酬神,又稱“賽會”。唐代風俗,在神誕生之日,具備儀仗、金鼓、雜戲等,迎神出廟,周游街巷。
幡(fān)蓋:供神佛所用的幢幡傘蓋之類。幡,一種窄長的旗子,垂直懸掛。蓋,傘蓋,指一種長柄圓頂、傘面外緣垂有流蘇的儀仗物。裴回:同“徘徊”。
浦:水濱。風雷:形容迎神之車馬聲如風雷震蕩。
艣(lǔ)聲:離別時船槳擊水的聲音。艣:大船槳,用人搖動而撥水,使船前進。
玉容:如花似玉之容貌,借指美女。妝?。褐溉輮y淡褪。
青麥:麥青時節,約夏歷三月,已近暮春。落落:形容燕子飛行悠然自在的樣子。一說眾多貌。
珠閣:華麗的樓閣。珠,一作“朱”。“卷簾愁對珠閣”應理解為在珠樓中卷簾愁對簾外春色。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抒寫的是江南民間迎神賽舞的習俗與男女別離容易會面難的情思。上片初看是就題寫賽神會的盛況:山村江浦,銅鼓聲聲,幡蓋陣陣,車馳風雪,熱鬧非凡。賽會一過,煙開云散,楚山歷歷,霎時間熱鬧不再,留給人們的是空寂與清冷。這是緣題而寫,以賽神會的兩種場景,襯托別情離恨之凄楚。雖是緣題而寫,卻別有深意:以賽會的兩個場面,喻神之來去自由,反襯出人別易會難,去而不歸。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或說801、824)年—約866或說870、882年)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高陽池送朱二》”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送豐都李尉》”的原文翻譯 3、“梅堯臣《送何遁山人歸蜀》”的原文翻譯 4、“張孝祥《念奴嬌·風帆更起》”的原文翻譯 5、“晏幾道《南鄉子·畫鴨懶熏香》”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