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孟浩然《高陽池送朱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陽池送朱二》原文
《高陽池送朱二》
孟浩然 當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家池。 池邊釣女日相隨,妝成照影竟來窺。 澄波澹澹芙蓉發,綠岸參參楊柳垂。 一朝物變人亦非,四面荒涼人住稀。 意氣豪華何處在,空余草露濕羅衣。 此地朝來餞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馬。 征馬分飛日漸斜,見此空為人所嗟。 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高陽池送朱二》譯文
當年襄陽雄盛時期,鎮守襄陽的山間經常在習家池醉飲。
相隨而來的釣女,來到池邊,競相窺視她們自己妝扮過的映在池中的倩影。
清波蕩漾荷花盛開,依依垂柳映綠了水岸。澹澹:水波搖蕩的樣子。參參:草木茂盛;細長的樣子。
往日的繁華已經消逝,人物也不似當年,四望習池已變得一派荒涼,人跡稀少。
往日意氣風發豪華風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見了,只有荒草露水沾濕著游人的衣服。
此處雖然蕭條了,但是一大早就來此為送別餞行的,并在這里放牧將要遠行的馬匹。
一直到紅日漸斜,遠行人才上馬而去,此情此景見之無不令人感嘆此地的荒涼。
誠懇而來是為尋找通向世外桃源之路,既然如此,只好歸去,做一個赤松仙子隱逸罷了。松子:赤松子。古代神話中的仙人,相傳神農時為一說為帝嚳之師,后為道教所信奉。《史記·留侯世家》:“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松子家”,指學仙求道雨師。的隱逸者之家,即孟浩然的隱居處。
《高陽池送朱二》的注釋
高陽池:即習家池。
朱二:孟浩然友人,生平事跡不詳。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寫了習家池往日的綺麗繁華,與眼前的空寂冷落,形成鮮明的對照,其實是浩然心中的理想和眼前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寫意。此詩當作于他的晚年,詩中也可見浩然仕途徹底無望之后,真正歸隱的決絕之心。同時從詩中也為讀者流露了如下信息:晉代的襄陽其雄盛和繁華是勝于盛唐之初的;另外就習家池而言其荒涼和破敗,遠非近代之事,而是唐已如斯了。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后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后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并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送范德孺知慶州》”的原文翻譯 3、“陳子昂《送魏大從軍》”的原文翻譯 4、“白居易《送客歸京》”的原文翻譯 5、“周邦彥《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