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陳與義《次韻樂文卿北園》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次韻樂文卿北園》原文
《次韻樂文卿北園》
陳與義 故園歸計墮虛空,啼鳥驚心處處同。 四壁一身長客夢,百憂雙鬢更春風。 梅花不是人間白,日色爭如酒面紅。 且復高吟置馀事,此生能費幾詩筒。 《次韻樂文卿北園》譯文
多少次,回家的心愿總是落空;這令人心驚的鳥啼,天下處處相同。
孤身一人守著四面墻壁,做不完回鄉的夢;千愁百憂,染白了雙鬢,又對著這駘蕩的春風。
眼前的梅花,出乎尋常地潔白;西墜的斜陽,又怎能比得上我醉顏通紅?
還是放聲吟詩,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人生短暫,我又能用掉多少個寄詩的竹筒?
《次韻樂文卿北園》的注釋
樂文卿:不詳。原評:“五六濡染大筆,百讀不厭。”
啼鳥驚心:化用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句。
四壁一身:言貧窮孤單?!妒酚?middot;司馬相如列傳》言司馬相如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詩筒:《唐語林》等載,白居易與元稹等人常以竹筒盛唱和詩,命驛吏傳遞,號詩筒。按此句化用《世說新語·雅量》載阮孚好屐,曾嘆“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意。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表現了客里逢春所生的故園之思,以及身世憂患之感。題材雖然很一般,但詩人的感覺很好,寫得句句皆能生色,有化常為奇的妙處。可見詩首先得論語妙境好,不當抽象地討論題材的大小高低。簡齋此詩渾厚中見清暢,鍛煉而能自然,風格在蘇、黃之間。著名詩評家紀昀、陳衍等對它都很贊賞,紀評云:“絕有筆力。三、四江西調,然新而不野。”陳評云:“五、六濡染大筆,百讀不厭。”簡齋詩出于江西派而不為本派門戶所限,能融合正變,成此雅俗共賞之體。 作者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夜泊旅望》”的原文翻譯 2、“柳宗元《登柳州峨山》”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的原文翻譯 4、“柳永《蝶戀花·鳳棲梧》”的原文翻譯 5、“杜荀鶴《閩中秋思》”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