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商隱《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原文
《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
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譯文
你說來相會是空話,一去之后再無蹤影;等到樓上殘月西斜,傳來五更的曉鐘。
夢里為傷遠別啼泣,久喚難醒;醒后研墨未濃,匆忙提筆書寫成一信。
蠟燭的余光,半罩著飾有金翡翠的帷幕;蘭麝的香氣,熏染了被褥上刺繡的芙蓉。
我像當年的劉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遙遠;你去的地方,要比蓬山更隔萬重嶺!
《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的注釋
半籠:半映。指燭光隱約,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用金線繡成翡翠鳥圖案的帷帳。
麝:本動物名,即香獐,其體內的分泌物可作香料。這里即指香氣。
度:透過。
繡芙蓉:繡著芙蓉花的被褥。
劉郎: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藥,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還
鄉。后也以此典喻“艷遇”。
蓬山:蓬萊山,指仙境。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一首,是一首艷情詩。全篇圍繞“夢”來寫離別之恨。但它并沒有按遠別——思念——入夢——夢醒的順序來寫。而是先從夢醒時情景寫起,然后將夢中與夢后、實境與幻覺來柔合在一起,創造出疑夢疑真、亦夢亦真的藝術境界,最后才點明蓬山萬重的阻隔之恨,與首句遙相呼應。這樣的藝術構思,曲折宕蕩,有力地突出愛情阻隔的主題和夢幻式的心理氛圍,使全詩充滿迷離恍惚的情懷。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的原文翻譯 2、“韋應物《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的原文翻譯 3、“柳宗元《嶺南江行》”的原文翻譯 4、“李白《將進酒》”的原文翻譯 5、“韓愈《晚春》”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