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韓愈《晚春》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晚春》原文
《晚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草樹 一作:草木)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晚春》譯文
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離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競相吐艷爭芳,霎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
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艷麗姿色,只知道隨風(fēng)飄灑,好似片片雪花。
《晚春》的注釋
不久歸:將結(jié)束。
楊花:指楊絮。
榆莢:亦稱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花呈白色,隨風(fēng)飄落。
才思:才華和能力。
解:知道。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寫郊游即目所見之暮春景物。詩人運(yùn)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dú)w去,想要留住它,于是使出渾身解數(shù),吐艷爭芳,形成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的景象,就連那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寂寞,來湊熱鬧,因風(fēng)起舞,化作雪飛,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達(dá)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yùn)含應(yīng)抓住時機(jī),乘時而進(jìn),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之意。全詩語言生動,亦莊亦諧,富含哲理。 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xué)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yùn)動的倡導(dǎo)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并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并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dǎo)“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wù)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后人具有指導(dǎo)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的原文翻譯 3、“陸游《雜感》”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的原文翻譯 5、“莊周《逍遙游》”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