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清照《浣溪沙·閨情》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浣溪沙·閨情》原文
《浣溪沙·閨情》
李清照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浣溪沙·閨情》譯文
貼花如繡的臉龐莞爾一笑,就像盛開的荷花。頭上斜插的鴨形發飾就像真的要飛一樣,襯托的臉頰更加美麗、更加生動。眼波流轉,一下就讓人猜到應是在思念著誰。
一臉的溫情飽含著深韻,只能用這半張素箋把幽怨和思戀寄給心上人。月上闌干,花的影子不斷移動,正是情人約會重聚的好時光。
《浣溪沙·閨情》的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為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亦作《浣溪紗》。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曲調輕松明快,是宋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牌名。
繡面:形容面容姣美。芙蓉:荷花,此處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開了。
飛:《歷代詩余》作“偎”。寶鴨:鴨形發式,或指釵頭形狀為鴨形的寶釵。
香腮:唐代溫庭筠有“鬢云欲度香腮雪。”
一面:整個臉上。
風情:男女愛慕之情。
韻:味道。
半箋嬌恨:半紙怨艾之辭。箋,紙,指信箋、詩箋。
幽懷:猶幽情,指隱秘的感情。
月移花影:這里指約會的時間,即月斜之際。宋王安石《春夜》:“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寫一位風韻秀徹的女子與心上人幽會,又寫信相約其再會的情景。上闋主要描寫女主人公的美麗的妝飾和容貌,下闋則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行為及心理活動。詞中采用了比擬、襯托、細節描寫、側面描寫等方法,語言活潑自然,格調明朗歡快。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的原文翻譯 2、“韋應物《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的原文翻譯 3、“柳宗元《嶺南江行》”的原文翻譯 4、“李白《將進酒》”的原文翻譯 5、“韓愈《晚春》”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