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秦觀《滿庭芳·曉色云開》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滿庭芳·曉色云開》原文
《滿庭芳·曉色云開》
秦觀
曉色云開,春隨人意,驟雨才過還晴。古臺芳榭,飛燕蹴紅英。舞困榆錢自落,秋千外、綠水橋平。東風里,朱門映柳,低按小秦箏。
多情,行樂處,珠鈿翠蓋,玉轡紅纓。漸酒空金榼,花困蓬瀛。豆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指堪驚。憑闌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
《滿庭芳·曉色云開》譯文
拂曉的曙色中云霧散凈,好春光隨人意興,驟雨才過天色轉晴。古老的亭臺,芳美的水榭,飛燕穿花踩落了片片紅英。榆錢兒像是舞得困乏,自然地緩緩飄零,秋千搖蕩的院墻外,漫漲的綠水與橋平。融融的春風里楊柳垂蔭朱門掩映,傳出低低彈奏小秦箏的樂聲。
回憶起往日多情人,邀游行樂的勝景。她乘著翠羽傘蓋的香車,珠玉頭飾簪發頂,我騎著韁繩精美的駿馬,裝飾了幾縷紅纓。金杯里美酒漸空,如花美人厭倦了蓬瀛仙境。豆蔻年華的青春少女啊,往日同我有多少別恨離情,十年間渾然大夢,屈指算令人堪驚。憑倚著欄桿久久眺望,但見煙霧稀疏,落日昏蒙,寂寞地沉入了揚州城。
《滿庭芳·曉色云開》的注釋
曉色:拂曉時的天色。
芳榭:華麗的水邊樓臺。
蹴(cù):踢。紅英:此指飄落的花瓣。
榆錢:春天時榆樹初生的榆莢,形狀似銅錢而小,甜嫩可食,俗稱榆錢。
綠水橋平:春水漲滿了小河,與小河平齊。
秦箏:古代秦地所造的一種弦樂器,形似瑟,十三弦。
珠鈿翠蓋:形容裝飾華麗的車子。珠鈿,指車上裝飾有珠寶和嵌金。翠蓋,指車蓋上綴有翠羽。
玉轡紅纓:形容馬匹裝扮華貴。玉轡,用玉裝飾的馬韁繩。紅纓,紅色穗子。
金榼(kē):金制的盛酒器。
花困蓬瀛:花指美人。蓬瀛,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瀛州。此指飲酒之地。
“豆蔻”句:化用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句意,寫舊識的少女。
“十年”句:用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句意,抒今昔之慨。
蕪城:即廣陵城,今之揚州。因鮑照作《蕪城賦》諷詠揚州城的廢毀荒蕪,后世遂以蕪城代指揚州。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詞結構精巧,形容巧妙,語言精練生動。景隨情變,情景交融,具有良好的藝術效果。從結構上分析,這首詞有三條結索交織構成。第一條是時間線索,以清晨雨過天晴開始,到黃昏的疏煙淡日結束,中間于描寫景物之中點出酒空花困的午時情懷。第二條是游歷所經的線索,從古臺到橫橋,從朱門到蕪城憑欄,將一日游賞展現出來。第三條是情感線索,從清晨出發時的逸興滿懷,到中午時分的意闌無緒,再到日暮時分獨下蕪城的寂寞無聊,將詞人游賞因所見所聞而產生的情緒變化展現出來。雖然進行藝術分析時,可以清理出這么許多條線索來,但是,由于詞人熔裁得體,使三條線索渾然融為一體,不僅沒有造成滯礙之嫌,反而使詞風更趨婉約,詞情也更有風致了。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曹雪芹《臨江仙·柳絮》”的原文翻譯 2、“陸游《水龍吟·春日游摩訶池》”的原文翻譯 3、“歐陽修《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的原文翻譯 4、“溫庭筠《春日野行》”的原文翻譯 5、“韋應物《春游南亭》”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