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杜甫《嘆庭前甘菊花》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嘆庭前甘菊花》原文
《嘆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 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熳開何益? 籬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瑣升中堂。 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 《嘆庭前甘菊花》譯文
庭前的甘菊花因為移栽得晚,到重陽節(jié)時花蕊還是青的沒有開花,不能摘來觀賞。
等到明天秋景蕭瑟人們從酒醉中清醒了,你再開出些殘花來有什么用呢?
籬笆邊的野地里開了許多雜花,人們將這些細碎瑣屑的花采了擺在中堂中觀賞。
感念你空長了大大的枝葉,只因根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為風霜所侵。
《嘆庭前甘菊花》的注釋
甘菊花:又名真菊,家菊,花黃,莖紫,氣香而味甘,葉可作羹食。
移時晚:謂移植以晚矣,故花開遲,而不堪摘。
蕊(ruǐ):花心。
重陽:農歷九月九日。堪:能。
醉盡醒:意謂似醉似醒。
蕭條:寂寥。
醉盡醒:謂無菊飲不歡。
爛熳(làn màn):散亂貌。
眾芳:泛指細瑣之野花。
中堂:詩中代指高位。
采擷(xié):摘取。
升中堂:花得登廟堂之上,而甘菊反失其時。
茲:此。
失所:謂失其故所,結根失所,故前曰“空長”。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看庭前甘菊花開得晚了,沒趕上重陽佳節(jié),嘆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時,借以表達了自己沒有機會為國家平定叛亂盡一份綿薄之力的憤慨。這首詩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眾芳喻小人。詩中用“野外”、“眾芳”細瑣卻被采回擺放廳堂,反襯甘菊花的生不逢時,不被欣賞。對“眾芳”細瑣被采回擺放廳堂的現(xiàn)象的不滿,對甘菊花的遭遇表達了惋惜與同情。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蘇軾《永遇樂·長憶別時》”的原文翻譯 2、“謝靈運《行田登海口盤嶼山》”的原文翻譯 3、“李煜《長相思·一重山》”的原文翻譯 4、“辛棄疾《滿江紅·山居即事》”的原文翻譯 5、“王安石《溝上梅花欲發(fā)》”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