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蔣捷《燕歸梁·風蓮》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燕歸梁·風蓮》原文
《燕歸梁·風蓮》
蔣捷 我夢唐宮春晝遲。正舞到、曳裾時。翠云隊仗絳霞衣。慢騰騰、手雙垂。 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夢回不見萬瓊妃。見荷花、被風吹。 《燕歸梁·風蓮》譯文
“我”在夢中進入富麗堂皇的唐宮,正值春日遲遲之際,宮中笙管齊奏。只見無數女子正在翮翩起舞。翠綠色的裙帶飄逸如流云,絳紫色的舞衣搖曳如彩霞。輕歌曼舞,一片太平景象。
忽然間,掀天揭地的急鼓,驚破了舞曲,驚飛了彩風。從夢中驚醒,回首看去,只見滿搪的荷花正隨風搖擺,唐宮、瓊妃都已化為煙云。
《燕歸梁·風蓮》的注釋
燕歸梁·風蓮:雖題曰“風蓮”,非泛泛詠物,只借以起興,卻不放在開首,放在結尾。兼詳下注。
我夢唐宮:本篇主句。“唐宮”,詠古傷今,下所寫舞容,殆即“霓裳羽衣舞”。
衣之前后皆可稱裾。“曳裾時”,指霓裳舞拍序以后始有舞態,詳下注。
翠云、絳霞:指舞衣,又點綴荷葉荷花。
慢騰騰,手雙垂:大垂手、小垂手皆舞中的名目。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序擘騞初入拍,…. 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裾時云欲生。”自注:“霓裳舞之初態。”
急鼓催將起:似用“羯鼓催花”事,而意卻無關。此指“霓裳”至入破以后,節拍轉急。白詩所謂“繁音急節十二遍”,自注:“霓裳破十二遍而終”是也。詞云“似彩鳳,雙驚飛”,已大有《長恨歌》中所云“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的氣象。
瓊:訓赤玉,可喻紅蓮。江妃,水仙也,可喻水上蓮。如周邦彥《側犯》“看步襪江妃照明鏡”,即以江妃詠蓮花。韓愈《辛卯年雪》:“縱以萬玉妃。”此句字面當本之,卻易雪為荷花,意指嬪嬙之屬,應上“唐宮”。
題曰“風蓮“,借舞態作形容,比喻雖切當,卻不點破,直到結句方將”謎底“揭出。這樣似乎纖巧。然全篇托之于夢,夢見美人,醒見荷花,便繞了一個大彎。若見荷花而聯想美人原平常。今云”春晝夢唐宮“,初未說見有”風蓮“也,若夢境之構成,非緣聯想;如何夢中美女的姿態和實境荷花的光景,處處相合呢?然則”見荷花被風吹“者,原為起興閑筆,這里倒裝在后,改為以景結情,并非真的題目。詞以風蓮喻舞態,非以舞態喻風蓮也。文雖明快,意頗深隱,結構亦新。
簡短詩意賞析 上片描寫唐宮中富麗繁華的景象,歌舞節奏“慢騰騰”,氛圍平靜安詳。下片接著描寫歌舞節奏突然變得急促,“亂驚飛”與“慢騰騰”產生強烈對比,以歌舞的節奏突變,隱喻唐朝的變故,再以唐朝的變故映射宋朝的禍亂。結尾句筆鋒一轉,描寫夢醒時不見眾美女,只看到被風吹動的荷花,作者的思緒被拉回現實,幻境與現實的對比沖突,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蔣捷(約1245~1305后),字勝欲,號竹山,南宋詞人, 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覆滅,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彊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蘇軾《永遇樂·長憶別時》”的原文翻譯 2、“謝靈運《行田登??诒P嶼山》”的原文翻譯 3、“李煜《長相思·一重山》”的原文翻譯 4、“辛棄疾《滿江紅·山居即事》”的原文翻譯 5、“王安石《溝上梅花欲發》”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