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楊萬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原文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
楊萬里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譯文
月亮還未照到我的書齋前,先照到了萬花川谷,不是書齋沒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著。
現在才是農歷七月十三的夜晚,圓月已像白玉雕成的一樣。秋月還沒到最美的時候,到了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的注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張子野詞》入“仙呂宮”。雙調四十五字,前后片各兩仄韻,以入聲韻為宜。兩結句皆上一、下四句法。連用多數仄聲收腳而又雜有特殊句式組成的短調小令,常是顯示拗峭挺勁的聲情,適宜表達“孤標聳立”和激越不平的情調。
誠齋:楊萬里書房的名字。
萬花川谷:是離“誠齋”不遠的一個花圃的名字。在吉水之東,作者居宅之上方。
修竹:長長的竹子。
奇絕:奇妙非常。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小令描寫的是七月十三夜里賞月的情景,語言明白如話,協警含蓄有致。上片細心地描繪出月光照到萬花川谷,而因為竹林的阻擋沒有照到書房誠齋;下片寫月光如玉,并滿懷希望地認為再過兩天的月色會更好。純用白描手法,藝術技巧純熟。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郊《游終南山》”的原文翻譯 2、“常建《戲題湖上》”的原文翻譯 3、“張孝祥《水調歌頭·泛湘江》”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柳花詞三首》”的原文翻譯 5、“納蘭性德《淡黃柳·詠柳》”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