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樸《中秋》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原文
《中秋》
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中秋》譯文
浩瀚廣闊的夜空中,月亮像寶鏡般升起,月靜風閑,萬籟無聲。
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遙望夜空,這一輪滿月,足以平分秋色,將那四通八達的大路映照得千里光明。
這圓月之夜,我仿佛看到玉兔在從桂枝邊靈巧般跳躍,想落到人間。妖蟆呀你休要用你的陰影擋住我專注的眼神。
玉兔啊,你別落下,今夜我打算在銀河更加清澈的時分,坐上仙人的木筏,與你相約仙境,攜手共渡這美好時光。
《中秋》的注釋
皓魄:指明月。
寶鏡:喻月。
仙籟:猶仙樂。比喻美妙的音樂。這里指風聲,言月靜風閑。
狡兔、妖蟆(má):皆月中之形,兔能生光,蟆能蝕魄。狡兔當指玉兔,妖蟆當指圓月中的陰影如蟆。(蟆:讀má,妖蟆:是傳說中月中的蟾蜍,能夠通過吞食月亮使月亮出現圓缺的變化。)
靈槎:神話中用來乘坐去往天河的船筏。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是寫中秋之月,首聯即點明主題,用“寶鏡”突出了月之明亮,頷聯詩人作了空間的延伸,將讀者帶入了廣袤無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臨其境,看那皓月當空,光照萬里的壯美景色。頸聯引用了兩個傳說故事,增加了全詩的趣味性,尾聯詩人突發奇想,欲與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銀河,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 作者簡介 李樸(1063-1127)字先之,虔州興國逕口(今江西省興國縣埠頭鄉鳳岡村)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八年,卒于高宗建炎元年,年六十五歲紹圣元年,(公元一〇九四年)登進士第。移西京國子監教授。程頤獨器許之。移虔州教授,以嘗言隆佑太后不當廢處瑤華宮,忌者欲擠之死,樸泰然無懼色。徽宗即位,召對,言甚切直。蔡京惡之,復以為虔州教授;又罷為四會令。欽宗在東宮,聞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歲凡五遷。高宗初,除秘書監,未至卒。追贈為寶文閣待制。樸著有《章貢集》二十卷,《宋史本傳》及豐清敏遺事并傳于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郊《游終南山》”的原文翻譯 2、“常建《戲題湖上》”的原文翻譯 3、“張孝祥《水調歌頭·泛湘江》”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柳花詞三首》”的原文翻譯 5、“納蘭性德《淡黃柳·詠柳》”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