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張先《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原文
《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
張先
野綠連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凈。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汀洲日落人歸,修巾薄袂,擷香拾翠相競。如解凌波,泊煙渚春暝。
彩絳朱索新整。宿繡屏、畫船風定。金鳳響雙槽,彈出今古幽思誰省。玉盤大小亂珠迸。酒上妝面,花艷眉相并。重聽。盡漢妃一曲,江空月靜。
《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譯文
綠色的原野與天相接,青色的天空籠罩水面,白茫茫的江水波光浮動,一派明澈潔凈凈。岸邊柳蔭小路上空無一人,柳絮隨風飄蕩,地上不留一點蹤影。站在船頭望去,越過水中的小洲看到落日下歸家的人群:婦女們束著修長衣帶,衫袖輕飄,競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其中有人步履輕盈,涉淺水而來,在春天夜晚時登上停靠于霧氣籠罩的洲渚停船上。
她們剛剛整理完身上的彩帶紅繩,聚合于船倉彩繪的屏障內(nèi)。風停夜靜時,從屏障內(nèi)忽然傳出兩位琵琶女奏響的樂曲,飽含古往今來的失意文人和淪落天涯的歌女郁結(jié)的情思,有誰能夠領(lǐng)悟?琵琶的樂聲嘈嘈切切,猶如大小珍珠落到玉盤的聲音。如同醉意上了琵琶女的面頰,她們美艷的雙眉緊緊聚攏。我還是盡情地聽吧:任她們演奏完一曲如泣如訴的《昭君怨》琵琶曲。此時,唯見江面空闊,月光皎潔。
《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的注釋
剪牡丹:《宋史·樂志》十七,教坊有女弟子舞隊,第四日佳人剪牡丹隊,調(diào)名本此。雙調(diào)一百零一字,仄韻。
素色:白色,指白茫茫的江水。“凈”字是形容水的明澈潔凈。
修巾薄袂(mèi):長的毛巾,薄的衣袖,指婦女春日裝束。
擷(xié):拾取。
彩絳朱索:指五顏六色的彩帶,是女子的裝飾物,這里使借代手法,以偏概全,泛指美人身上的衣飾。
金鳳:曲名。
雙槽:槽,琵琶等樂器上弦的格子,這里指雙琵琶。
玉盤大小亂珠進:用以描述琵琶聲。
漢妃:指漢代王昭君,傳說她出塞時彈著琵琶。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寫日暮時分,游春女子紛紛回家,告別了白日的繁喧,萬籟俱寂。下片寫詞人在舟中聽琵琶女彈奏“今古幽思”之曲的情景,曲盡意猶存,留給人無限的遐想與回味。該詞用鋪敘手法寫景,描畫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作者善于雕詞琢句,用典精妙。 作者簡介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的原文翻譯 2、“高適《塞上聽吹笛》”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的原文翻譯 5、“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