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岑參《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原文
《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
岑參 此地曾居住,今來宛似歸。 可憐汾上柳,相見也依依。 《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譯文
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從外地回家。
汾河岸上裊娜垂柳,似乎還識舊人,欲著人衣,依依難舍。
《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的注釋
一本詩題無“平陽郡”。平陽郡,今山西省臨汾。
宛似:好象。歸:回到家里。
可憐:可愛。
依依:形容柳樹對人依依惜別的情態(tài)。
簡短詩意賞析 前兩句寫故地重訪,寫出對環(huán)境的熟悉和親切感,后兩句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樹以動人的情感,表現(xiàn)了詩人對故地的深厚感情。此詩言短意長,語淺情深。 作者簡介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jìn)士及第,守選三年后獲授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后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市)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歷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于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文學(xué)創(chuàng)作方面,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對邊塞風(fēng)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fēng)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的原文翻譯 2、“高適《塞上聽吹笛》”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的原文翻譯 5、“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