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辛棄疾《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原文
《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
辛棄疾
用“些語”再題瓢泉,歌以飲客,聲韻甚諧,客皆為之釂。
聽兮清佩瓊瑤些。明兮鏡秋毫些。君無去此,流昏漲膩,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飲汝,寧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無助、狂濤些。
路險兮山高些。塊予獨處無聊些。冬槽春盎,歸來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團龍片鳳,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予之樂,樂簞瓢些。
《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譯文
動聽啊,你淙淙的流水聲像玉佩碰擊般清脆;明凈啊,你寶鏡般的水面可以明鑒秋毫。你別離開這兒,別讓混濁油膩的臟水把你污染了;也別讓蓬蒿一類的雜草把你窒息了。與其給吃人的虎豹用你解渴,倒不如留給只吃野果的猿猴為好。當你終于變得壯大,匯入浩渺無際的江海,在那里,船只像小小的芥子,隨便就可以弄翻,我希望你到時不要推波助瀾,殘害生靈。
道路艱險啊,山嶺高峻,我獨自一人麻木地生活多么無聊!到了冬春釀酒的季節,你可別忘了回來,幫助我釀制松醪酒啊!另外軟滑可口的香茶我也很喜歡,因此還要請你常常為我煮上一壺“團龍”和“片鳳”才好。顏回這位樂道安貧的古人已經永遠逝去了,多可嘆啊!讓我也像他那樣,一簞食,一瓢飲,自得其樂吧!
《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的注釋
些語:是《楚辭》的一種句式或體裁。“些“音suò(所的去聲),為楚巫禁咒句末所用特殊語氣助詞。
瓢泉:位于江西省鉛山縣期思村瓜山下。據《鉛山縣志》載: “瓢泉在縣東二十五里,辛棄疾得而名之。其一規圓如臼,其一規直如瓢。周圍皆石徑,廣四尺許,水從半山噴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水澄亭可鑒。”
酹:指飲盡杯中酒。
瓊瑤:美玉。
兮:語助詞,相當于“啊”。
流昏漲膩:杜牧《阿房宮賦》有“渭流漲膩,棄脂粉也”。此謂同流合污也。
甘人:《招魂》有“此皆甘人”句,注謂: “言此物食人以為甘美。”
猱(náo):長臂猿。
覆舟如芥:《莊子·逍遙游》: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作者于此是用其詞而變其意。
塊:麻木呆滯的樣子。 《漢書·楊王孫傳》: “塊然獨處。”
槽、盎(àng):釀酒的器皿。松醪:《酒史》謂蘇軾守定州時,于曲陽得松膏釀酒,作《中山松醪賦》。 (按:此數句是指以水釀酒。)
團龍、片鳳:均茶名,團片狀之茶餅,飲用時則碾碎之。
云膏:形容茶之軟滑溫氤。
樂簞(dān)瓢: 《論語·雍也》云“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簞,盛飯之圓竹筒。
簡短詩意賞析 該詞上闋是勸說瓢泉不要流出山外到大海去。詞人對塵世的污濁、險惡、橫暴,作了一番厭惡的描述,告誡泉水不要與之同流合污,助紂為虐。下闋是誘導瓢泉留在山中,與自己做伴。全詞借泉抒懷,寓情于泉,結構緊湊,表達了作者清高自守,絕不與惡濁社會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的原文翻譯 2、“高適《塞上聽吹笛》”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的原文翻譯 5、“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