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韓愈《宿龍宮灘》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宿龍宮灘》原文
《宿龍宮灘》
韓愈 浩浩復(fù)湯湯,灘聲抑更揚。 奔流疑激電,驚浪似浮霜。 夢覺燈生暈,宵殘雨送涼。 如何連曉語,只是說家鄉(xiāng)? 《宿龍宮灘》譯文
浩浩蕩蕩的流水,在灘頭時抑時揚。奔馳的流水令人疑心是閃電劃過,驚起的白浪就象是浮霜一般潔凈。
大夢醒來,只覺油燈罩著一輪光圈,深宵將盡,微雨送來清新的涼爽。為什么我們通宵達(dá)旦的談?wù)Z,說來說去都是說的家鄉(xiāng)瑣事?
《宿龍宮灘》的注釋
龍宮灘:在廣東省陽山縣陽溪上。
湯湯(shāng):大水急流的樣子。
抑:低。更:又。 揚:高。
激電:電閃雷鳴。
驚浪:大浪。浮霜:浪頭的泡沫白如浮霜。
夢覺:夢醒。暈:燈照水氣而生的暈圈。
宵殘:天亮之前。
連曉語:夜間說話到天亮。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中寫盡了水勢之浩蕩,波濤之洶涌,驚濤令人如聞獅吼,駭浪激流快如閃電。就連經(jīng)驗豐富、見過無數(shù)大風(fēng)大浪的船老大,對此情景也不敢掉以輕心。 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xué)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并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并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dǎo)“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wù)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后人具有指導(dǎo)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的原文翻譯 2、“高適《塞上聽吹笛》”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的原文翻譯 5、“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