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汪承爵《登恒山》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登恒山》原文
《登恒山》
汪承爵 云中天下脊,尤見此山尊。 八水皆南匯,群峰盡北蹲。 仙臺臨日迥,風窟護云屯。 剩有搜奇興,空憐前路昏。 《登恒山》譯文
高聳入云的山堪稱是天下的屋脊,可見此山山勢極高。
有八條河流在山下向西南方匯合,從恒山南眺,但見群峰低下,其狀如蹲。
仙臺近對著太陽與高遠的太陽相映照,窟邊云霧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衛護風窟。
我還有搜奇獵異的雅興,只可惜天色已晚,眼前的道路已漸漸地昏暗下來。
《登恒山》的注釋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
云中:指高聳入云的山。宋嚴參《沁園春·自適》詞:“吾應有,云中舊隱,竹里柴扉。”此謂高聳入云的山上有他的柴扉。亦可解釋為云中郡。恒山屬云中郡。
天下脊:地勢高,像天下的脊梁。
尊:高。
八水皆南匯:渾河上游的八條支流均在恒山一帶向西南方向匯合。
群峰盡北蹲:從恒山南眺,但見群峰低下,其狀如蹲。意謂恒山最高。
仙臺:北岳峰頂曰天峰嶺,嶺上修有北岳觀,仙臺即指此。
臨日:近對著太陽。
迥(jiǒng):高遠。
風窟:北岳觀兩側,懸崖壁立,中間空虛,風似虎嘯,名風虎口。風窟即指此。
護云屯:謂窟邊云霧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衛護風窟。屯:聚。
空憐:只可惜。
昏:昏暗,謂天色已晚,不能盡興搜奇了。
簡短詩意賞析 詩中描寫了恒山于群山中獨尊。首聯寫云中山勢極高,頷聯寫河流在山下匯合然后向西南流去,頸聯寫仙臺與太陽相映照,尾聯寫天色變暗,作者不能盡興搜奇了。全詩從多個角度描繪恒山的高峻,口吻夸張豪邁,藝術感染力強烈。 作者簡介 汪承爵,臨清(今屬山東)人,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進士,乙未科三甲第七十六名,曾任大同知府。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的原文翻譯 2、“王維《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的原文翻譯 4、“高適《效古贈崔二》”的原文翻譯 5、“王安石《白溝行》”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