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納蘭性德《采桑子·嚴霜擁絮頻驚起》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采桑子·嚴霜擁絮頻驚起》原文
《采桑子·嚴霜擁絮頻驚起》
納蘭性德 嚴霜擁絮頻驚起,撲面霜空。斜漢朦朧。冷逼氈帷火不紅。 香篝翠被渾閑事,回首西風。何處疏鐘,一穗燈花似夢中。 《采桑子·嚴霜擁絮頻驚起》譯文
塞上的夜,沉沉如水。月落的時候,秋霜滿天。羅衾不耐五更寒。曾幾何時,小園香徑,人面如桃花。你牽著她的手,閉著眼睛走,也不會迷路。
那時的翠被,是多么的溫暖。那時回廊下,攜手處,花月是多么的圓滿。如今,邊塞。在每個星光隕落的晚上,你只能一遍一遍數自己的寂寞。守護一朵小小的燈花。在夢中,已是十年飄零十年心。
《采桑子·嚴霜擁絮頻驚起》的注釋
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羅敷艷歌》等。格律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另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
嚴霜:嚴寒的霜氣。霜起而使百草衰萎,故稱。絮:飛絮。
斜漢:即天河、銀河。南朝宋謝莊《月賦》:“于時斜漢左界,北陸南躔。”
氈(zhān)?。╳éi):氈做的毛毯。
香篝(gōu):熏籠。古代室內焚香所用之器。陸游《五月十一日睡起》:“茶碗嫩湯初得乳,香篝微火未成灰。”
疏鐘:稀疏的鐘聲。
穗(suì):谷物等結的穗,這里指燈花。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關漢卿《一枝花·杭州景》”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醉蓬萊·對朝云叆叇》”的原文翻譯 3、“納蘭性德《浣溪沙·庚申除夜》”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的原文翻譯 5、“陸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