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王維《贈裴十迪》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贈裴十迪》原文
《贈裴十迪》
王維 風景日夕佳,與君賦新詩。 澹然望遠空,如意方支頤。 春風動百草,蘭蕙生我籬。 曖曖日暖閨,田家來致詞。 欣欣春還皋,淡淡水生陂。 桃李雖未開,荑萼滿芳枝。 請君理還策,敢告將農時。 《贈裴十迪》譯文
風景早晚都特別美好,我和你一起寫作新詩。
恬靜地望著高遠的天空,如意正把我面頰托支。
春風吹拂著花花草草,蘭蕙已生長在我的竹籬。
融融的日光照暖村舍,農夫特來這里向我陳辭:
“草木欣欣春天已回到原野,波光蕩漾綠水漲滿了陂池。
桃花李花雖還沒有開放,嫩芽花萼也已結滿了青枝。
請你準備好回去用的手杖,我大膽相告不要誤了農時。
《贈裴十迪》的注釋
裴十迪:即裴迪,排行第十,故稱“裴十”,關中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中與王維同隱。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后人蜀州刺史、尚書省郎。
日夕:傍晚。此句語出晉陶潛《飲酒》詩之五:“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新詩:新的詩作。晉張華《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
澹然:恬淡貌。《韓非子·大體》:“澹然閑靜,因天命,持大體。”澹,通“淡”,恬淡自適。
如意: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手指爪,柄長可三尺許。或脊有癢,手所不到,用以搔爪,如人之意,故曰如意。(清趙殿成注《釋氏要覽·指歸》云)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支頤:就是用手抵著腮幫的意思。
蘭蕙:是香草名,植蘭蕙以為鄰,可見詩人不與流俗合污的高潔品性。《漢書·揚雄傳上》:“排玉戶而飏金鋪兮,發蘭蕙與穹窮。”
曖曖(àiài):迷蒙隱約貌。晉陶潛《歸園田居》詩之一:“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田家:農夫。南朝梁范云《贈張徐州謖》詩:“田家樵采去,薄暮方來歸。”致詞:此處指農人間相互串門。
皋:水邊向陽高地。也泛指田園、原野。
陂:池塘。
荑(tí):本義為茅草的嫩芽,引申之為草木嫩芽。萼(è):花萼,此指花。芳:一作“其”。
還策:指還歸時需帶的手杖等行裝。
農時:適宜于從事耕種、收獲的時節。《孟子·梁惠王上》:“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清新歡快,淡然素雅,樸實醇厚的言語,描繪的卻是最真切自然的景象。詩人處身于那樣的年代,切身體驗官場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卻又醉心自然,情歸大地,難能可貴的是亂世之中,還有志同道合之人,吟詩作樂,感慨世事。詩人之妙手,繪盡世間美景,卻絲毫不著痕跡,令人贊嘆。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jié),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關漢卿《一枝花·杭州景》”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醉蓬萊·對朝云叆叇》”的原文翻譯 3、“納蘭性德《浣溪沙·庚申除夜》”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的原文翻譯 5、“陸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