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辛棄疾《西江月·遣興》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江月·遣興》原文
《西江月·遣興》
辛棄疾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遣興》譯文
喝醉酒我暫且盡情歡笑,哪有工夫整日發愁?近來我才覺得古人的書本,的的確確是沒有半點可信的!
昨夜我醉倒在松樹旁,問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擺動是要來攙扶于我,連忙用手一推說:“去!”
《西江月·遣興》的注釋
西江月: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雙調五十字,平仄兩協,上下片字句作法相同。
遣興:遣發意興,抒寫意興。
那:同“哪”。
我醉何如:我醉成什么樣子。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借醉酒表達自己對現實社會和自身處境的不滿,抒發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傷感和憤慨,表現出詞人的耿介、曠達的性格。上片寫閑居中的飲酒讀書生活,下片描寫酔中情態。全詞語言明白如話,文字生動活潑,表現手法新穎奇崛,體現了作者晚年清麗淡雅的詞風。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西江月·漁父詞》”的原文翻譯 2、“柳永《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的原文翻譯 3、“崔道融《溪居即事》”的原文翻譯 4、“楊慎《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的原文翻譯 5、“秦觀《江城子·清明天氣醉游郎》”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