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露濃 一作:雨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譯文
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繁盛帶著點點露水。
樹林深處,野鹿時隱時現,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鐘聲。
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云氣,飛瀑高掛在碧綠的山峰。
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只好依靠幾棵古松,排遣愁思。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的注釋
戴天山:在四川江油市北五十里,青年時期的李白曾經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讀書。
不遇:沒有遇到。
吠:狗叫。
帶露濃:掛滿了露珠。
樹深:樹叢深處。
青靄:青色的云氣。
倚:靠。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是李白二十歲以前的作品,風格清麗,充滿著年輕人的朝氣與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全詩八句,前六句寫往“訪”,重在寫景,景色優美;末兩句寫“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轉。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西江月·漁父詞》”的原文翻譯 2、“柳永《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的原文翻譯 3、“崔道融《溪居即事》”的原文翻譯 4、“楊慎《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的原文翻譯 5、“秦觀《江城子·清明天氣醉游郎》”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