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張可久《殿前歡·客中》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殿前歡·客中》原文
《殿前歡·客中》
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雁,行路艱難。青泥小劍關,紅葉湓江岸,白草連云棧。功名半紙,風雪千山。張可久 《殿前歡·客中》譯文 遙望京師長安,只覺前程渺茫,而今已是兩鬢斑白。我追隨那南來北往的征雁,經歷多少險難。走過泥濘險峻的青泥小劍關,到過地勢低濕的紅葉湓江岸,穿越過白草翻卷的連云棧。得了個半紙功名,不得不奔走于風雪千山。 《殿前歡·客中》的注釋
殿前歡:曲牌名,為張可久所創,雙調四十二字,前段四句三平韻、一葉韻,后段五句兩平韻、兩葉韻。
征雁:指來往于南北兩地的大雁。
行路艱難:喻求取功名的艱難。
青泥小劍關:指青泥嶺如同劍關。
湓(pén)江岸:指白居易《琵琶行》中所寫之地。
白草:北方之草,堅挺。
連云棧:在今陜西漢中,為古時川陜通道。
功名半紙:形容功名微不足道。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散曲開頭兩句,點出滯留“客中”的緣由;三、四兩句概述奔波仕途的艱苦;“青泥小劍關,紅葉湓江岸,白草連云棧”這樣三個對仗工整的短句,形成鼎足式的對語,具體描寫“艱難”之狀;最后兩句以深沉的慨嘆作結,尤覺悲憤之至,也流露了對功名富貴的鄙薄。這首散曲中的鼎足對與結尾的合璧對,十分精工;再加上色調的有意組合配搭,使意境極為鮮明。 作者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溫庭筠《思帝鄉·花花》”的原文翻譯 2、“蘇舜欽《滄浪亭記》”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燭影搖紅·芳臉勻紅》”的原文翻譯 4、“曹雪芹《自題一絕》”的原文翻譯 5、“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