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趙企《感皇恩·別情》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皇恩·別情》原文
《感皇恩·別情》
趙企 騎馬踏紅塵,長安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舊歡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夢,巫山曉。 千里斷腸,關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滿懷離恨,付與落花啼鳥。故人何處也?青春老。
騎馬踏人紅塵,再次來到京城,戀人的容貌還像以前一樣如花一樣漂亮。和舊愛的歡聚才開始,又要離別,帶來了新的憂愁。與戀人沒能完成云雨歡會,天就要亮了。
遠隔千里,令人腸斷;翻越穿行于關山古道之間,回頭悵望京都高城和天際一樣遙遠,如同天外一樣遙遠不可見。滿懷的離愁別恨,都交付給落花和啼鳥。戀人在何處呢?青春在離愁中,已經迅速地逝去了!
《感皇恩·別情》的注釋
感皇恩: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雙調六十七字,上下片各七句四仄韻。
“人面”句:翻用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此處謂仍見到了故人。
新愁:此指乍見又別之愁。
巫山曉:暗示又將分離。該典出自宋玉《高唐賦序》,其中寫宋玉答楚襄王問時有下面一段話:“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天杳:和天際一樣遙遠。
也:語助詞。
簡短詩意賞析 詞的上片寫乍逢又別的惆悵,下片寫已別還思的眷戀。全詞描寫了詞人與故人暫聚又別為內容,抒發人生易老、聚少離多的悲苦心情。這首詞在藝術上,層層渲染。如寫離別,從初別時的留戀之情,到別后的種種離愁,后來的“滿懷離恨”,步步遞進,頗具韻味。 作者簡介 趙企字循道,南陵(今屬安徽)人。宋神宗時進士,仕至禮部員外郎。大觀年間,為績溪令。宣和初,通判臺州。仕至禮部員外郎。事跡散見于《宋詩紀事》卷三八、《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二。企“以長短句詞得名,所為詩亦工,恨不多見”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的原文翻譯 3、“孟浩然《登鹿門山懷古》”的原文翻譯 4、“盧照鄰《長安古意》”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少年游·玉壺冰瑩獸爐灰》”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