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妃曲二首》原文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角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兩皆胡姬。 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桿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二首》譯文
明妃當時初起程出行離別漢宮時,淚濕桃花春風面鬢腳微微亦低垂。
低頭徘徊間姿容暗淡,尚且讓君王的感情都難以控制。
離別歸來卻怪罪丹青畫圖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實未曾見有。
天仙意態由自生畫筆難以描摹成,當時冤枉殺死畫工毛延壽。
從此一離去心知更不能回歸,可憐還不能穿盡漢朝皇城之宮衣。
萬里寄語欲相問塞南遙遠家鄉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鴻雁往南飛。
家人雖然在萬里傳來親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氈城不要常將家相憶。
您還不曾見近在咫尺長門里幽幽阿嬌被鎖閉,人生如果要失意無分天南和地北。
明妃當初嫁給胡人的時候,身旁上百兩的氈車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個人說話但無處可說,只能把心語寄托于琵琶聲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彈出美妙聲音的手撥動黃金做的桿撥,彈起琵琶仰望空中飛鴻勸著胡酒。
隨嫁的漢宮侍女暗中垂淚,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國者頻頻回首。
漢朝之恩實在是淺薄啊,胡人之恩還要更深,人生的歡樂在于心與心相知。
可憐王昭君的青冢已經荒蕪埋沒,還是有悲哀的樂曲流傳至今。
《明妃曲二首》的注釋
明妃:即王昭君,漢元帝宮女,容貌美麗,品行正直。晉人避司馬昭諱,改昭為明,后人沿用。
春風;比喻面容之美。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中詠昭君一首有“畫圖省識春風面”之句。這里的春風即春風面的省稱。
低徊:徘徊不前。
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歸來:回過來。丹青手:指畫師毛延壽。
意態:風神。
著盡漢宮衣:指昭君仍全身穿著漢服。
塞南:指漢王朝。
氈城:此指匈奴王宮。游牧民族以氈為帳篷(現名蒙古包)。
咫尺:極言其近。長門閉阿嬌:西漢武帝曾將陳皇后幽禁長門宮。長門:漢宮名。阿嬌:陳皇后小名字。
“氈車”句:寫匈奴派了大隊胡姬來接昭君。《詩經·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御之。”寫貴族女子出 嫁,陪從很多。兩:同輛。
桿撥:彈琵琶的工具。春風手:形容手能彈出美妙的聲音。
漢宮侍女:指陪昭君遠嫁的漢官女。
青冢:杜甫詩中有“獨留青冢向黃昏”及“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諸句,此用其意。相傳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簡短詩意賞析 第一首詩描繪王昭君的美貌,著重寫昭君的風度、情態之美,以及這種美的感染力,并從中宣泄她內心悲苦之情,同時還揭示出她對故國、親人的摯愛之情。第二首詩描寫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況與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畫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義,塑造了一個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詩語言矜煉深雅,纏綿婉麗,藝術手法多樣,風格鮮明獨特。作品命題新穎,遭致紛紛議論,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廣泛影響。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共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夜泊水村》”的原文翻譯 2、“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的原文翻譯 3、“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的原文翻譯 4、“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的原文翻譯 5、“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