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辛棄疾《生查子·獨游西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查子·獨游西巖》原文
《生查子·獨游西巖》
辛棄疾 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 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 《生查子·獨游西巖》譯文
聳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聽召喚,還會有誰喜歡欣賞你呢?歲暮寒冬,常到山中溪邊來吧。
山尖一輪明月悄悄升起,才發現它早已從地平線升起,眼下已是高懸中天,遍灑銀輝照大地的景象。明月,山巒,清澈的小溪,仿佛都在靜聽我朗誦的《離騷》。
《生查子·獨游西巖》的注釋
生查(zhā)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尊前集》注:雙調。元高拭詞注:南呂宮。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偃蹇(yǎn jiǎn):原義高聳,引申為驕傲,傲慢。蘇軾《越州張中舍壽樂堂詩》:“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
憐:愛憐,喜歡。
歲晚:指寒冬臘月。
太寒生:比較寒冷。生:語尾助詞,無義。
離騷:指戰國詩人屈原所創作的文學作品。“離騷”,東漢王逸釋為:“離,別也;騷,愁也。”
簡短詩意賞析 該詞上片借山來自寫,又能將山品與人品相融。下片借月來自寫,也有與上片近似的曲筆和豐富情味。詞人巧借明月、青山來表達自己隱居城北帶湖時期孤寂、郁憤的情感。該詞寫景如生,抒情含蓄曲折,可稱詞中妙品。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的原文翻譯 3、“孟浩然《登鹿門山懷古》”的原文翻譯 4、“盧照鄰《長安古意》”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少年游·玉壺冰瑩獸爐灰》”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