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吳文英《金縷歌·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金縷歌·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原文
《金縷歌·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
吳文英
喬木生云氣。訪中興、英雄陳跡,暗追前事。戰艦東風慳借便,夢斷神州故里。旋小筑、吳宮閑地。華表月明歸夜鶴,嘆當時、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濺清淚。
遨頭小簇行春隊。步蒼苔、尋幽別墅,問梅開未。重唱梅邊新度曲,催發寒梢凍蕊。此心與、東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兩無言、相對滄浪水。懷此恨,寄殘醉。
《金縷歌·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譯文
高大的樹木上翻滾吞吐著云氣,我們為了瞻仰大宋中興英雄韓世中的業績,追思前朝的舊事,而共同來到這里。當年的東風是多么的吝惜,甚至不肯讓將軍的戰艦借一點兒力,給戰船乘風破敵的便利。致使抗金,恢復神州河山大業功虧一簀,致使將軍收復中原的大志,如同夢境般虛幻迷離。韓將軍只好含恨返回故里,在吳宮舊址筑起一座休閑的小筑。如果他能化成仙鶴落在這個華表上,一定會深深嘆息從前繁茂的花竹,如今卻如此蕭條冷寂。枝頭花梢上灑落清露點點,仿佛是淌下無數清冷的淚滴。
吳太守領著游春的隊伍沿著長滿清苔的小徑石梯,去尋找將軍舊日的別墅遺跡,看一看那里的梅花開了沒有?在梅花邊我們重唱新度的詞曲,要用歌聲把沉睡的梅蕊喚直起,再把美麗的春光帶回大地。我此時的心情,與春風和使君相同無異。如今的情景不如往昔,以后的歲月恐怕連今天也比不上了。對著滄浪亭下的流水,我們倆默默無語,只能滿懷悲恨和憂悒,把酒杯頻頻舉起。
《金縷歌·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的注釋
賀新郎:詞牌名。始見蘇軾詞,原名“賀新涼”,因詞中有“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句,故名。后來將“涼”字誤作“郎”字。《詞譜》以葉夢得詞作譜。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韻。此調聲情沉郁蒼涼,宜抒發激越情感,歷來為詞家所習用。后人又改名“乳燕飛”“金縷曲”“貂裘換酒”“金縷衣”“金縷詞”“金縷歌”“風敲竹”“雪月江山夜”等。
履齋先生:吳潛,字毅夫,號履齋,淳中,觀文殿大學士,封慶國公。滄浪:滄浪亭,在蘇州府學東,初為吳越錢元池館,后廢為寺,寺后又廢。
喬木:指梅樹。
中興英雄:指韓世忠。
慳(qiān):吝惜的意思。
神州故里:指北宋淪陷領土。
旋:返回,歸來。小筑:指規模小而比較雅致的住宅,多筑于幽靜之處。唐杜甫《畏人》詩:“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棲。”
吳宮:指春秋吳王的宮殿。南朝梁江淹《別賦》:“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韓國趙廁,吳宮燕市。”
華表:古代設在橋梁、宮殿、城垣或陵墓等前兼作裝飾用的巨大柱子。
遨頭:俗稱太守為遨頭。
東君:春神為東君,此指履齋。
后不如今今非昔:王羲之《蘭亭集序》“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為借古抒情之作,寫作者陪吳潛滄浪亭觀梅,抒發了詞人緬懷英雄、感時憂國的情懷。上闋寫滄浪亭憑吊韓世忠,借此抒發憂國之情;下闋由看梅引發今不如昔的感慨。全詞充滿詞人的亡國之恨,通篇結構嚴密,格調清新,用典獨到,充分顯示了詞人的功力。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漁家傲·別恨長長歡計短》”的原文翻譯 2、“李賀《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的原文翻譯 3、“納蘭性德《青衫濕遍·悼亡》”的原文翻譯 4、“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的原文翻譯 5、“李白《金陵酒肆留別》”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