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鮑照《擬古》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擬古》原文
《擬古》
鮑照 幽并重騎射,少年好馳逐。 氈帶佩雙鞬,象弧插雕服。 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 朝游雁門上,暮還樓煩宿。 石梁有余勁,驚雀無全目。 漢虜方未和,邊城屢翻覆。 留我一白羽,將以分虎竹。 《擬古》譯文
幽州、并州自古就重視騎射,少年尤其喜好騎馬馳逐。
氈帶上系著雙鞬弓袋,象弧弓插在鞬中,雕服箭囊里插著箭。
春草低矮野獸肥壯,飛馬奔馳在遼闊平川上。
早晨游馬雁門山,晚上就回到樓煩住宿。
箭射入石梁猶有余勁,少年要射飛鳥的眼睛就必然射中。
漢人的仇敵還沒有與我們和平友好,邊城你爭我奪反復無常。
誓請留一白羽箭,以便將來分符守郡為國立功。
《擬古》的注釋
幽并:古二州名。幽州,在今河北省北部;并州,在今山西省及陜西省北部。幽并之地自古以出勇俠人物聞名。
鞬(jiàn建):弓袋。
雕服:雕繪的箭囊。象弧:用象牙裝飾的弓。
飛鞚(kòng控):飛馬奔馳。鞚,馬勒,這里代馬。
平陸:平原。
雁門:雁門山,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
樓煩:縣名,漢屬雁門郡,在今山西省原平縣東北。二地在當時是邊疆要塞。
石梁:石堰或石橋。《文選》李善注中引的《闞子》記載:宋景公讓工人制成一個弓,他登上虎圈之臺,引弓向東面射去,箭越過西霜之山,直到彭城之東,余力很大,一下子竟射進石梁里面。這句即用此典故,說箭射入石梁猶有余勁,形容少年膂力之大,弓矢之利。
全目:完整的眼睛。
翻覆:即反復。說漢虜時戰時和,反復無常。
白羽:箭名。
虎竹:銅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漢代國家發兵遣使的憑信,符分二半,朝廷留右符,郡守或主將攜左符。這二句是說少年表示要留一白羽箭,以便將來分符守郡為國立功。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在內容上受曹植《白馬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幽并少年馳騁捷疾、技藝精妙的描寫,及對其愛國精神的贊頌,表達了詩人希望為國立功的政治理想。詩中善用典故,如“石梁”、“驚雀”二句,利用古人古事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射者膂力之大和技術之精。 作者簡介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于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漁家傲·別恨長長歡計短》”的原文翻譯 2、“李賀《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的原文翻譯 3、“納蘭性德《青衫濕遍·悼亡》”的原文翻譯 4、“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的原文翻譯 5、“李白《金陵酒肆留別》”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