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俊民《感皇恩·出京門有感》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皇恩·出京門有感》原文
《感皇恩·出京門有感》
李俊民 忍淚出門來,楊花如雪。惆悵天涯又離別。碧云西畔,舉目亂山重疊。據鞍歸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腸千結。敢向青天問明月。算應無恨,安用暫圓還缺?愿人長似,月圓時節(jié)。 《感皇恩·出京門有感》譯文
忍淚離別京門,漫天楊花飛舞,如同飛雪一樣。感傷自己離別后又要浪跡天涯。舉目望去碧云西畔,紛亂的山峰重重疊疊,獨自騎馬離去,愁情悲悲切切。
不見友人啊一日如隔三秋,一寸愁腸啊有千百個愁結。我要問問那高空的明月,本應無恨為何剛剛團圓馬上就殘缺,但愿人們像月圓時節(jié)常常相聚!
《感皇恩·出京門有感》的注釋
感皇恩:詞牌名,雙調六十七字,上下片各七句,四仄韻。
楊花如雪:形容柳絮飄舞,如同飛雪一樣。楊花,即指柳絮。韓愈《晚春》:“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惆悵:感傷失意的樣子。
據鞍:騎在馬上。
凄切:凄涼悲切。
一日三秋:化用《詩經·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形容相思之苦。
“敢向青天問明月”五句:化用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簡短詩意賞析 該詞上片寫傷別之情,開門見山,寫離別之狀,寫離別之時。 下片述別后之思,思后之愿,形容離愁之痛,思念之苦。 全詞情景相生而又互相交融。這種寫法使句句都能扣緊主題,把離情別恨渲染得十分濃厚,收到感人的效果。 作者簡介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號鶴鳴老人,澤州晉城(今屬山西晉城)人。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韓王元嘉之后。年幼時 ,勤于經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學。承安間以經義舉進士第一,棄官教授鄉(xiāng)里,隱居嵩山,元政府澤州長官段直從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澤州教授,長期在澤州大陽生活教學。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謚莊靖。能詩文,其詩感傷時世動亂,頗多幽憤之音。有《莊靖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高陽池送朱二》”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送豐都李尉》”的原文翻譯 3、“梅堯臣《送何遁山人歸蜀》”的原文翻譯 4、“張孝祥《念奴嬌·風帆更起》”的原文翻譯 5、“晏幾道《南鄉(xiāng)子·畫鴨懶熏香》”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