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原文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譯文
歸隱山林去到最深處,山巒溝壑要盡情地賞玩。
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只在桃花源短暫地游了游就匆匆出去。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的注釋
崔九:即崔興宗,嘗與王維、裴迪同居輞川。
南山:即輞川南邊的終南山,故詩中說他“歸山”。
馬上口號:在馬背上順口吟成詩句。《全唐詩》此詩題下注:一作“留別王維”。
丘壑:既指丘陵川壑,也是暗用典故,含勸友人隱逸山林,莫改初衷之意。
武陵人:指陶潛《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漁人。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勸勉詩,勸勉崔九既要隱居,就必須堅定不移,不要三心兩意,入山復出,不甘久隱。全詩用語淺淡,近乎口語,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勸,或反諷,喻之以理,曉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蘊涵著濃郁的朋友情誼,含意頗為深遠。 作者簡介 裴迪(716-?),唐代詩人,河東(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系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諼。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這首號稱“詩中有畫”的詩篇就是王維閑居輞川時答贈裴迪的。受王維的影響,裴迪的詩大多為五絕,描寫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維山水詩相近。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高陽池送朱二》”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送豐都李尉》”的原文翻譯 3、“梅堯臣《送何遁山人歸蜀》”的原文翻譯 4、“張孝祥《念奴嬌·風帆更起》”的原文翻譯 5、“晏幾道《南鄉子·畫鴨懶熏香》”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