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孫光憲《上行杯·草草離亭鞍馬》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行杯·草草離亭鞍馬》原文
《上行杯·草草離亭鞍馬》
孫光憲 離棹逡巡欲動,臨極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金船滿捧,綺羅愁,絲管咽。回別,帆影滅,江浪如雪。 《上行杯·草草離亭鞍馬》譯文
客船徘徊著即將開動,故友又趕來水邊相送,雖說是行客和送者心情各不相同,
我們仍滿飲大斗金杯,用酒來表達惜別之情。歌女在唱著傷愁的送別曲,伴奏的弦管似嗚咽著別情。當我向遠處回首告別的時候,一彎明月已高掛帆頂。只見如雪的浪花,涌動在浩淼的江中。
《上行杯·草草離亭鞍馬》的注釋
離棹(zhào):將離別的船。逡(qūn)巡:遲疑不決,欲進不進的樣子。賈誼《過秦論》上篇:“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去住:離去與留下。
金船:大酒杯,因形如船,故稱。又稱“金斗”。
綺(qǐ)羅:穿綺羅之人,此指侍女、歌女。
回別:回首告別,依依不舍貌。回,一作“迥”。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是寫與故人相別的情景,純用白描的方法,從“極浦送別”寫到帆影消失在“浪如雪”的碧江中,把去者和住者依依惜別的真摯感情,十分細膩地表現出來。王湘綺說孫詞寫“常語常景,自然風采”,這首詞正體現了這一藝術特色。 作者簡介 孫光憲(901-968),字孟文,自號葆光子,屬雞,出生在陵州貴平(今屬四川省仁壽縣東北的向家鄉貴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荊南節度副使、朝議郎、檢校秘書少監,試御史中丞。入宋,為黃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國春秋》卷一○二有傳。孫光憲“性嗜經籍,聚書凡數千卷。或手自鈔寫,孜孜校讎,老而不廢”。著有《北夢瑣言》、《荊臺集》、《橘齋集》等,僅《北夢瑣言》傳世。詞存八十四首,風格與“花間”的浮艷、綺靡有所不同。劉毓盤輯入《唐五代宋遼金元名家詞集六十種》中,又有王國維緝《孫中丞詞》一卷。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送范德孺知慶州》”的原文翻譯 3、“陳子昂《送魏大從軍》”的原文翻譯 4、“白居易《送客歸京》”的原文翻譯 5、“周邦彥《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