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原文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
李白 何處可為別,長安青綺門。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臨當上馬時,我獨與君言。 風吹芳蘭折,日沒鳥雀喧。 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 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源。 君思潁水綠,忽復歸嵩岑。 歸時莫洗耳,為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情,洗耳徒買名。 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譯文
何處是我們分手的地方?我們已經送到這京城的青綺門。胡姬揚著其蓮藕般的手臂,把我們招進酒樓醉飲。當您上馬即將東行的時刻,請聽一聽我的肺腑之言:您看那芳蘭正被狂風摧折,日邊的樹枝上則聚集著喧四的雀群您一定記得晉代郭瑀手指飛鴻的故事,而我這籠中之鳥的心里卻充滿了矛盾。祝您一路順風,穎水源頭將是我們共同的歸隱之地,同歸何必有早晚之分?
您因懷念久別的穎水,又要回到穎水源頭魯山歸隱去了。穎水邊不要像許由那樣用清水洗耳,您要洗一洗自己的心。洗耳只不過是徒買虛名,洗心才能心純情真。高隱東山的謝公究竟要被起用的,因為他忘不了解救蒼生的重任。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的注釋
裴十八圖南,即裴圖南,李白的友人。因排行第十八,故稱裴十八。唐代風尚,以稱人排行為高雅。嵩山,五岳之一,在今河南登封縣北。
青綺門,長安東城最南邊的一個城門,本名霸城門。因其門青色,故又名青城門,或青綺門。
胡姬,唐代胡人酒肆中的侍酒胡女。
延,招呼,邀請。
芳蘭,芳香的蘭草。
飛鴻,以飛鴻比喻超脫世外的隱士。舉手指飛鴻,據《晉書·郭瑀傳》記載:晉人郭瑀隱居山谷中,前涼王張天錫派人去召他,瑀指著飛鴻對使者說:“這只鳥怎么可以裝在籠子里呢?”這句表示自己要像鴻鳥一樣展翅高飛,離開長安。
難具論,難以詳說。
“同歸”兩句意為:我們早晚都要離開長安,一起隱居在清澈的潁水河畔。同歸,指一同歸隱。潁水,即潁河,發源于河南登封縣嵩山西南,流經登封四十公里,繞箕山而下,流入淮河。清源,源頭水清。
忽,倏忽,很快的意思。嵩岑,嵩山。
洗耳,典出許由故事。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不受。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今箕山有許由冢、洗耳池。
買名,騙取虛名。
謝公:指晉太傅太保謝安。安,少有重名,累辟皆不起,每游賞,必攜妓以從。年四十,方有仕官意?;笢卣垶樗抉R。簡文帝死,桓溫欲篡晉,以勢劫安,安不為所動,溫謀終不成。后為尚書仆射,領吏部,加后將軍,一心輔晉。太元八年苻堅攻晉,加安征討大都督,以總統淝水之戰功,拜太保。卒贈太傅。
簡短詩意賞析 這兩首詩為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主要抒寫送別友人裴圖南的情景,蘊含著對友人歸隱的贊賞和慰藉之意,同時洋溢著積極向上的精神。全詩語言質樸自然,不加以藻飾,直抒胸臆,作為一個整體,鑄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形象,表現出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胸襟氣度。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范成大《鄂州南樓》”的原文翻譯 2、“文天祥《重陽》”的原文翻譯 3、“趙長卿《臨江仙·暮春》”的原文翻譯 4、“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原文翻譯 5、“岑參《青門歌送東臺張判官》”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