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趙長卿《臨江仙·暮春》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臨江仙·暮春》原文
《臨江仙·暮春》
趙長卿 過盡征鴻來盡燕,故園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誰憐。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見說江頭春浪渺,殷勤欲送歸船。別來此處最縈牽。短篷南浦雨,疏柳斷橋煙。 《臨江仙·暮春》譯文
作者客居他鄉,看盡鴻雁的北往和燕子的南來,而故鄉的消息茫然,不禁惆悵滿懷。整個春天都在惦念家鄉,人已憔悴有誰憐?于是只好在這落花時節的寒食夜以酒澆愁。
聽說江頭春波浩渺,春水情意懇切地像是要送他的歸船返回家鄉,這條曾送他離鄉又送他歸去的水路,是他最為之情牽夢縈的。最后,他設想登上歸船,聽著春雨打著船篷,看著將別的斷橋邊上的疏柳淡煙,充滿別離之情。
《臨江仙·暮春》的注釋
征鴻:即征雁。 南朝梁江淹《赤亭渚》詩:“遠心何所類,云邊有征鴻。” 宋陳亮《好事近》詞:“懶向碧云深處,問征鴻消息。”
故園:舊家園;故鄉。 唐駱賓王《晚憩田家》詩:“唯有寒潭菊,獨似故園花。”
茫然:模糊不清的樣子;無所知的樣子。《莊子·盜蹠》:“目芒然無見。”
寒食:節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春秋時晉文公負其功臣介之推 。 介憤而隱于綿山 。文公悔悟,燒山逼令出仕,之推 抱樹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約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謂之寒食。
中(zhòng)酒:醉酒。晉張華《博物志》卷九:“人中酒不解,治之以湯,自漬即愈。”
見說:告知,說明。 晉張華《博物志》卷三:“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也有聽說的意思。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詩:“見說 蠶叢 路,崎嶇不易行。”
殷勤:熱情。
縈牽:牽掛。南朝宋鮑照《和王丞》:“明澗予沿越,飛蘿子縈牽。” 唐黃滔《壺公山》詩:“清吟思卻隱,簪紱奈縈牽。”
短篷:指小船。元薩都剌《次韻與德明小友》之一:“煙雨短篷 水口 ,人家亂石山前。”
南浦:虛指,暗用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斷橋:實指,地處杭州西湖東北角,與白堤相連。自唐以來已有此名。或言本名寶祐橋 ,又名段家橋 ,今罕有稱者。 唐張祜《杭州孤山寺》詩:“ 斷橋 荒蘚澀,空院落華深。”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篇思鄉抒懷之作。上片以景開筆,鴻去燕來,寄寓詞人客居思歸之情。結聯寒食思家,對花醉酒,虛實相映,哀麗雋永。下片轉筆寫歸鄉。春水有情送歸船而又有不忍離別之情,結尾又設想人已在舟,煙雨過斷橋,踏上了歸途。全詞表現了詞人思念故園,急切渴望歸去的情感。寓情于景,寫欲歸難舍之矛盾心態,起伏有致,語言自然流暢,含蓄雋永,富有韻味。 作者簡介 趙長卿號仙源居士。江西南豐人。宋代著名詞人。 宋宗室,居南豐。生平事跡不詳,曾赴漕試,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從作品中可知他少時孤潔,厭惡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辭帝京,縱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隱居,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鄉鄰,常作詞呈鄉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庫提要》云:“長卿恬于仕進,觴詠自娛,隨意成吟,多得淡遠蕭疏之致。”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建《塞上逢故人》”的原文翻譯 2、“吳文英《訴衷情·秋情》”的原文翻譯 3、“白居易《望月有感》”的原文翻譯 4、“張繼《楓橋夜泊》”的原文翻譯 5、“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