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吳文英《瑞龍吟·送梅津》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瑞龍吟·送梅津》原文
《瑞龍吟·送梅津》
吳文英
黯分袖。腸斷去水流萍,住船系柳。吳宮嬌月嬈花,醉題恨倚,蠻江豆蔻。
吐春繡。筆底麗情多少,眼波眉岫。新園鎖卻愁陰,露黃漫委,寒香半畝。
還背垂虹秋去,四橋煙雨,一宵歌酒。猶憶翠微攜壺,烏帽風驟。西湖到日,重見梅鈿皺。誰家聽、琵琶未了,朝驄嘶漏。印剖黃金籀。待來共憑,齊云話舊。莫唱朱櫻口。生怕遣、樓前行云知后。淚鴻怨角,空教人瘦。
《瑞龍吟·送梅津》譯文
分手的瞬間,止不住神色黯然。令人肝腸寸斷,這一去似浮萍在水中漂轉(zhuǎn),恨不得船只停止啟動,纜繩牢系垂柳的軀干。吳地的故宮林苑,還有閉月羞花的嬌艷,醉酒時潑墨揮毫,倚聲低唱別時的恨憾,贈別南方江濱的少女,二月初時的豆蔻華年。
錦心繡口,吐出的是春天的秀美芊綿。筆底寫出綺艷情思,千言萬語難以估算,眼神,如澄波流盼眉峰,似山巒淡遠。這里新筑的園林閉鎖,鎖住的是滿載離愁的陰云一片,連露珠都映出黃色,青枝綠葉萎縮枯干,只有寒風飄灑幽香在半畝庭院中彌漫。
然而你背對垂虹橋,面向秋風揚帆去遠,第四橋邊,煙的幕布,雨的帷簾,忘不了通宵達旦,輕歌曼舞,燈紅酒闌。忘不了九日齊山登高。翠微路上攜壺縱覽,烏紗帽突然墜落,是秋風乍起狂吹亂卷。待到你的征帆靠向西湖的堤岸,再次見到梅子的釵鈿,插在簪環(huán),已皺蹙不堪。聽,這是誰家的門巷,琵琶的音聲連綿不斷,上朝的駿馬奔馳嘶鳴著把更漏聲遮掩。黃金大印,把籀文刻滿。但總有一天你會重游舊地,并肩倚憑西向的欄桿,再登上齊云樓絕頂傾吐別后的思念。為此莫許櫻唇繡口,唱出相思的情感。怕的是空際行云,會把歌聲送往妝樓的窗前。再讓回歸的大雁捎來淚水,讓凄厲的角聲唱出哀怨結(jié)果,白白地使人消瘦,瘦得比黃花更加可憐。
《瑞龍吟·送梅津》的注釋
瑞龍吟:詞牌名,又名“章臺路”。以周邦彥《瑞龍吟·章臺路》為正體,三段一百三十三字,前兩段各六句、三仄韻,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韻。另有三段一百三十三字,前兩段各六句、三仄韻,后一段十八句九仄韻;三段一百三十二字,前兩段各六句、三仄韻,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韻等變體。
梅津:即尹煥,字惟曉,號梅津,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與作者交游甚密,對作者評價亦高。他在《夢窗詞集序》中說:“求詞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夢窗。此非煥之言,四海之公言也。”。
黯:黑。
分袖:分手,分別。
腸斷:形容極度哀痛,好像腸子都寸寸斷裂了。《世說新語·黜免》載,東晉桓溫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人捕獲猿子,其母緣岸哀號,追行百余里不肯離去,后跳上船,倒地而死,剖其腹,腸皆寸斷。
流萍:漂萍,指人像萍葉一樣浮于水面而漂流無定。
住船系柳:化用許渾《晚泊七里灘》:“天晚日沉沉,歸舟系柳陰。”
吳宮:古代吳國的宮苑。
蠻江:泛指南方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帶之江水。
豆蔻(kòu):植物名,又名草果。春夏間開黃白色花。此處用于比喻少女。
岫(xiù):峰巒。
露黃漫委:“黃”字后面一本有“迷”字,一本有“半”字。委:同“萎”,枯萎,衰敗。
四橋:蘇州甘泉橋,一名第四橋。因泉水甜美,唐宋時經(jīng)品評為全國第四位,故名甘泉。
攜壺:化用杜牧《九日齊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烏帽:用孟嘉落帽故事。《晉書·桓溫傳》載:孟嘉為征西桓溫參軍,九月九日登高,帽為風吹落而不覺。后成為重陽登高常用典故。
梅鈿(diàn):楊鐵夫《吳夢窗詞箋釋》:“婦女摘晦子以鈿簪之,曰梅鈿。”
“琵琶未了”二句:據(jù)《詞林紀事》卷七“孫洙《薩蠻》黃花庵注”云:“孫公于元豐年間(1078-1085年)為翰苑,與李端愿太尉往來尤數(shù)。會一日,鎖院宣召者,至其家,則出數(shù)十輩蹤跡,得之于李氏。時李新納妾,能琵琶。公飲不肯去,而迫于宣命,人院幾二鼓矣。遂草三制,罷,復作此長短句,以記別恨。遲明遣以示李。”其詞曰:“樓頭尚有三通鼓,何須抵死催人去?上馬苦匆匆,琵琶曲未終。回頭凝望處,那更簾纖雨。漫道玉為堂,玉堂今夜長。”驄:毛色青白相間的馬。
黃金:印,黃金印。
籀(zhòu):籀文,古代一種書體,即大篆。相傳周宣王時太史籀所造,后多用于印文。
齊云:即齊云樓。
櫻口:形容美女慣用詞之一。
行云:響遏行云。《列子·湯問》載:薛譚拜秦為師學謳,藝未成卻以為盡其所妙,辭歸。秦青并不挽留,送至郊外,為薛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知己之不足,返回繼續(xù)學習,終身不敢言去。
唳(lì):鶴、雁鳴叫聲。
角:古代管樂器,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亦有銅制者。發(fā)聲哀厲高亢。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為送別詞。細研此詞,在作法上與一般送別詞有別,詞中雖寫自己送別友人梅津,但中間穿插友人昔日在蘇州之情事,既有與妾相戀之事,又有與其相別之情,筆墨馳騁,來去縱橫。在章法上更是時空交錯,人事交織,虛實相間。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范成大《鄂州南樓》”的原文翻譯 2、“文天祥《重陽》”的原文翻譯 3、“趙長卿《臨江仙·暮春》”的原文翻譯 4、“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原文翻譯 5、“岑參《青門歌送東臺張判官》”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