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崔顥《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原文
《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
崔顥 征馬去翩翩,城秋月正圓。 單于莫近塞,都護欲臨邊。 漢驛通煙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須獻捷,未必去經年。 《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譯文
你騎著征馬,翩翩而去;秋天城中,明月正圓。
匈奴單于你切莫靠近我漢家邊塞,如今我都護將軍正欲蒞臨邊關。
漢家驛道中,烽火接連燃起,胡地沙多,井泉難尋。
功成之后要獻戰利品,你此番北去,用不了一年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的注釋
單(chán)于:指單于都護府,唐代六大都護府之一。轄治磧南突厥部落諸府州,大約相當于今河套以北地區,治所在云中。裴都護:事跡不詳。都護:官名,都護府設有大都護、副都護,管轄境內的邊防、行政及各族事務。
征:即行,遠行。
城秋:一作“秋城”。
單于:這里指少數民族首領。
臨邊:一作“回邊”。
驛:即驛道,此指邊防要道。煙火:即烽火。
胡沙:指少數民族居住的沙漠地區。乏:一作“泛”。井泉:一作“水泉”。
獻捷:指戰勝后所獲得的俘虜和戰利品。
經年:即一年,長年。
簡短詩意賞析 《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送別詩,也是一首邊塞詩。此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對裴都護治衛邊境才能的信心及美好的祝愿。全詩語言樸實,格調剛健高昂,挾幽并慷慨之氣,風骨凜然。 作者簡介 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全唐詩》收錄詩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建《塞上逢故人》”的原文翻譯 2、“吳文英《訴衷情·秋情》”的原文翻譯 3、“白居易《望月有感》”的原文翻譯 4、“張繼《楓橋夜泊》”的原文翻譯 5、“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