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蘇軾《澄邁驛通潮閣二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原文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
蘇軾 倦客愁聞歸路遙,眼明飛閣俯長橋。 貪看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招我魂。 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譯文
倦居他鄉之人聽到歸鄉之路遙遠正懷著愁緒獨自行走,突然發現眼前有一座高閣俯視著跨水長橋。
我的視線正迷戀地隨著一隊白鷺在秋浦上飛翔而移動,不知不覺中晚潮悄然而退,只剩一片青蔥的樹林漸入暮色之中。
我余生已無多,勢必將老死在這偏僻的海南荒村了,天帝該會派遣巫陽來召還我的游魂吧。
高飛的鶻鳥逐漸消逝在廣漠天空與蒼莽原野的相接之處,而地平線上連綿起伏的青山猶如一叢黑發,那里可正是中原故地啊!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的注釋
澄邁驛:設在澄邁縣(今海南省北部)的驛站。通潮閣:一名通明閣,在澄邁縣西,是驛站上的建筑。
貪看:白鷺在秋浦上飛翔,視線久久追隨著白鷺移動。
帝:天帝,巫陽:古代女巫名。這里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召還。
杳杳:這里有無影無聲的意思。鶻:一種鳥鷹。中原:可用來泛指故國河山。
簡短詩意賞析 這兩首七絕抒寫羈旅思鄉的愁懷,但前一首以景寫趣,韻調清雅悠閑,意趣雋永;而后一首以景寫情,筆墨灑脫飄逸,情感熾熱綿長。雖寫悲傷之懷,卻不流于頹唐委頓;畫面疏朗,筆力雄放。前人稱蘇軾詩“清雄”,這兩首詩即是。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韋莊《歸國遙·春欲晚》”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鵲橋仙·送粉卿行》”的原文翻譯 3、“劉辰翁《柳梢青·春感》”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清平樂·煙輕雨小》”的原文翻譯 5、“張炎《思佳客·題周草窗武林舊事》”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