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劉秉忠《南呂·干荷葉八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南呂·干荷葉八首》原文
《南呂·干荷葉八首》
劉秉忠 干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蕩。減了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 干荷葉,映著枯蒲,折柄難擎露。藕絲無,倩風扶。待擎無力不乘珠,難宿灘頭鷺。 根摧折,柄欹斜,翠減清香謝。恁時節,萬絲絕。紅鴛白鷺不能遮,憔悴損干荷葉。 干荷葉,色無多,不奈風霜銼。貼秋波,倒枝柯。宮娃齊唱采蓮歌,夢里繁華過。 南高峰,北高峰,慘淡煙霞洞。宋高宗,一場空。吳山依舊酒旗風,兩度江南夢。 夜來個,醉如酡,不記花前過。醒來呵,二更過。春衫惹定茨糜科,絆倒花抓破。 干荷葉,水上浮,漸漸浮將去。跟將你去,隨將去。你問當家中有媳婦?問著不言語。 腳兒尖,手兒纖,云髻梳兒露半邊。臉兒甜,話兒粘。更宜煩惱更宜忺,直恁風流倩。 《南呂·干荷葉八首》譯文
干枯的荷葉,顏色變得蒼黃,干巴的老莖在風里不住地搖蕩。清香一點點減退了,顏色一點點枯黃,都是因為昨夜下了一場霜。秋天的江面上荷葉更加顯得寂寞、凄涼。
干枯的荷葉,映著干枯的蒲草,折斷的葉柄已難以承托露水。沒有了藕絲都站不穩了,只有請秋風相扶。擎扶無力乘不住露珠,灘頭難以留宿白鷺。
荷根已被摧折,荷葉柄已歪斜,翠綠色消減清香也凋謝。這個時候,萬根藕絲都斷絕。紅鴛鴦與白鷺連個遮蔽之處也沒有了,憔悴枯損的干荷葉。
干枯的荷葉,翠綠的顏色已剩得不多了,受不了寒風吹打嚴霜折磨。緊貼在秋天的水面上,枝莖已折斷倒下。那些宮女還在齊聲唱著采蓮歌,可繁華盛景像夢一樣消逝了。
南高峰,北高峰,凄涼慘淡的煙霞洞。宋高宗在此落得一場空。看如今吳山的酒旗依舊在風中飄動,而吳越同南宋在江南留下的只是兩次興亡夢。
昨夜里酒喝多了,醉醺醺的,不記得在花前經過。醒來以后,時間已經是二更過后了。春衫被揉得跟茨糜一樣皺,摔了一跤頭上的簪花都抓破了。
干枯的荷葉,在水上漂浮著,漸漸地往你那邊漂浮過去。跟著你去,隨著你去。問你的家中是否已經有媳婦?問著你呢你卻不言語。
腳兒尖尖,手兒纖細,梳個云髻讓臉兒露出半邊。笑臉兒甜甜,話兒說得粘又粘。可以煩惱更適宜高興,竟然有如此風流美好的時光!
《南呂·干荷葉八首》的注釋
南呂:宮調名。干荷葉:曲牌名,又名“翠盤秋”,為劉秉忠自度曲。這個曲牌原是以“干荷葉”起興的民間小曲,而“干荷葉”在當時又被作為女子色衰失偶的隱語。
蒼蒼:深青色。
老柄:干枯的葉柄。
擎露:承露。
倩:請。
欹(qī )斜:歪斜不正。
恁(nèn)時節:那時候。
銼(cuò):同“挫”,摧殘,折磨,蹂躪。
枝柯(kē):枝條。
宮娃:宮女,吳楚間稱美女曰“娃”。
南高峰、北高峰:在杭州西湖邊上,兩峰遙遙相對,稱“雙峰插云”,為西湖十景之一。
煙霞洞:在南高峰下的煙霞嶺上,為西湖最古的石洞,洞很深。傳說曾是宋高宗的避難之所,后被其封為“南山第一洞天”。
宋高宗:即南宋第一位皇帝趙構。
吳山:在西湖東南面,俗稱城隍山。
兩度江南夢:指五代吳越和南宋王朝都建都杭州又都亡國。一說指在徽欽二宗被俘之后,趙構繼位南京,二次南遷,先往揚州,繼建都臨安,求得一時偏安。
夜來個:意為昨夜里。酡(tuó):飲酒后臉色變紅。
茨(cí)糜(mí)科:像茨糜一樣。茨糜,是一種食物。
將:助詞,用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或進行。
忺(xiān):高興,適意。
恁:那么。倩:美好。
簡短詩意賞析 開頭一首就曲調名立意遣詞,寫荷葉在深秋的風霜侵凌下翠減香消的形態和情態。第二首作者用洗練的筆墨繼續描寫殘荷葉枯柄折的情態,以殘荷在風中搖擺不穩并承受不了露珠來說明其衰敗的程度。第三首曲子進一步描寫殘荷的衰敗情態。第四首寫到殘荷的最后結局,寫它不耐風欺霜虐,終于枯死在秋波之中。第五首曲子離開對荷葉本身的刻畫,而把筆觸跳向作為南宋都城的杭州,寫到南宋的建立及其終于覆亡,借景抒發對歷史興亡的慨嘆。第六首體現了文人花間醉酒這一行為由前代文人的閑雅之醉向金元文人頹放之醉的放逐式的走向。這是魏晉風流的一次回光返照,也是生命意識成為困擾文人的最重要矛盾的一個直觀的外在表現形式。第七首充分體現了元曲的俚俗特征。“跟將你去,隨將去。問你當家中有媳婦,問著不言語。”這幾句傾訴男歡女愛,又不似大家閨秀那般光明正大,輕佻語言與下層身份特征明顯。最后一首以甚為生動的筆調描摹一女子的婀娜體態,風格艷冶俚俗,活脫脫一個低俗小調,男歡女愛直露于字里行間,不加絲毫的掩飾。 作者簡介 劉秉忠(1216-1274年),初名劉侃,字仲晦,號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臺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聰,任官后而名劉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學家。劉秉忠是元初政壇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對于元代政治體制、典章制度的奠定發揮了重大作用。同時,又是一位詩文詞曲兼擅的文學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贈太傅,封趙國公,謚號文貞。元成宗時,追贈太師,改謚文正。元仁宗時,追封常山王。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朱淑真《落花》”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浣溪沙·閨情》”的原文翻譯 3、“屈原《九歌·山鬼》”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的原文翻譯 5、“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