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納蘭性德《蝶戀花·準擬春來消寂寞》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蝶戀花·準擬春來消寂寞》原文
《蝶戀花·準擬春來消寂寞》
納蘭性德 準擬春來消寂寞。愁雨愁風,翻把春擔閣。不為傷春情緒惡,為憐鏡里顏非昨。 畢竟春光誰領略。九陌緇塵,抵死遮云壑。若得尋春終遂約,不成長負東君諾? 《蝶戀花·準擬春來消寂寞》譯文
本想讓萬紫千紅的春天來排解我的寂寞,卻沒料到近來總是風雨蕭索,反而耽誤了春光。但我心緒低落并非因為傷春,而是為那鏡中老去的容顏。
到底如何才能夠安心享受春天?凡塵俗事總是縈繞心懷,讓人不能置身事外,做回清夢。我還是希望擺脫塵世的牽絆,去安享春天的美麗,不辜負春天之神對我的眷顧。
《蝶戀花·準擬春來消寂寞》的注釋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準擬:打算、想要。
翻:同“反”。
擔閣:耽誤。
九陌:指漢代長安城中的九條大道,泛指都城繁華熱闈的街道。
緇(zī)塵:黑色塵土,指世俗污垢。
抵死:總是、老是。
云壑:云霧遮覆的山谷,借指僻靜的隱居的地方。
東君:指司春之神。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在寫法上以辜負春光、傷春亦不足惜來反襯,用轉折的手法來襯墊,層層入深地抒寫情懷,將詞人的內心哀怨表達地淋漓盡致,同時也表達了詞人對于自己的扈從生涯的不滿與厭惡。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黃庭堅《滿庭芳·茶》”的原文翻譯 2、“陸游《東湖新竹》”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賀新郎·賦琵琶》”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一叢花·詠并蒂蓮》”的原文翻譯 5、“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