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杜甫《重題鄭氏東亭》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題鄭氏東亭》原文
《重題鄭氏東亭》
杜甫 華亭入翠微,秋日亂清暉。 崩石欹山樹,清漣曳水衣。 紫鱗沖岸躍,蒼隼護巢歸。 向晚尋征路,殘云傍馬飛。 《重題鄭氏東亭》譯文
華美的亭臺立于青翠的山色之中,秋天陽光的照射驚擾了清暉。
崩裂的巨石斜倚著山樹,清清的漣漪蕩漾著水衣。
霞光下被映成紫色的魚兒沖岸跳躍,暮色中蒼鷹護巢而歸。
游罷山亭天色已晚,我繼續趕路,殘云傍著馬一齊奔飛。
《重題鄭氏東亭》的注釋
鄭氏東亭:作者題下原注:“在新安界。”新安縣,屬河南。鄭氏,一說是駙馬鄭潛曜。
翠微:青綠色的山色。
欹(qī):斜倚。
清:一作“晴”。
水衣:水面上苔藻類植物。
隼(sǔn):一種猛禽。
向晚:傍晚。尋:循著。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描寫鄭氏東亭周圍美好的秋色,雖是秋圖,卻一片生機。前六句寫亭前美景,后二句寫游罷晚歸。全詩移情于景,借景抒懷,自有詩家所特有的含蓄而蘊藉。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村雪夜坐》”的原文翻譯 2、“溫庭筠《嘲三月十八日雪》”的原文翻譯 3、“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的原文翻譯 4、“范成大《窗前木芙蓉》”的原文翻譯 5、“黃庭堅《次韻梨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