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朱彝尊《百字令·度居庸關》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字令·度居庸關》原文
《百字令·度居庸關》
朱彝尊
崇墉積翠,望關門一線,似懸檐溜。瘦馬登登愁徑滑,何況新霜時候?畫鼓無聲,朱旗卷盡,惟剩蕭蕭柳。薄寒漸甚,征袍明日添又。
誰放十萬黃巾,泥丸不閉,直入車箱口。十二園陵風雨暗,響遍哀鴻離獸。舊事驚心,長涂望眼,寂寞閑亭堠。當年鎖鑰,董龍真是雞狗。
《百字令·度居庸關》譯文
高聳的城墻翠色重疊,遙望居庸關門,地勢逼仄陡峭呈一條直線,就像是懸掛在檐溝下的冰柱一般。乘著瘦馬登登前行總擔心山險路滑,更何況是在這剛下過霜的時候。彩飾的戰鼓已寂然無聲,朱紅的軍旗也已舒卷完畢,只剩下蕭蕭作響的楊柳。寒意漸漸由淺轉深了,明日又要再添一件行裝了。
是誰放任十萬黃巾軍,突破了這原本用丸泥便能防守的要塞,長驅直入車廂口?十二園林都在風雨籠罩下變得昏暗了,到處都響起了流徙鴻雁與離群野獸的悲鳴。如此往事驚心動魄。展望漫漫長路,嘹望敵情的亭樓久已被閑置,顯得這樣寂寞。當年這要塞上的守將和董龍一樣,真是雞狗。
《百字令·度居庸關》的注釋
居庸關:一作薊門關,亦稱軍都關,在北京昌平縣西北的軍都山(舊稱居庸山)上,位于著名隘道關溝中部。地勢險峻,自古有百二重關之稱?!痘茨献印飞显f:“天下九塞,居庸其一。”
崇墉:高聳的城墻。
積翠:指山色蒼翠重疊。“居庸疊翠”為燕京八景之一。
一線:極言道途狹窄。
檐溜:檐前滴水處。這兩句形容關前道路陡峭,猶如懸掛的檐溜。語出韓愈《南山》:“峻涂拖長冰,直上若懸溜。”
登登:馬蹄聲。
畫鼓:繪有彩飾的鼓。
征袍:旅外遠人所穿的衣袍。
添又:又添。
黃巾:漢末張角利用太平道發動農民起義,徒眾達數十萬人,都以黃巾裹頭為標志,故稱黃巾軍。這里指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166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軍入居庸關,攻破北京,明朝覆沒。
泥丸不閉:指居庸關失守。據《東觀漢記·隗囂載記》,王元曾勸隗囂背漢說:“元請以一泥丸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語謂函谷關地勢險要,只須一泥丸即可封塞。
車箱口:在北京豐臺區蘆溝橋附近,李自成義軍曾由此入北京。
十二陵園:在北京昌平縣北天壽山,明代自成祖到懷宗十三個陵墓都在此,今稱十三陵。因李自成入北京后思宗自縊,故稱十二陵。
哀鴻:哀叫的大雁,常喻哀傷痛苦、流離失所的難民。
離獸:失群之獸。
涂:同“途”,道路。
亭堠:古時瞭望敵情的亭樓。
鎖鑰:喻軍事防守的重鎮,這里指居庸關。
董龍、雞狗:北朝前秦尚書董榮,字龍。他專攬朝政,權傾內外,但王墮對他很蔑視,同朝而不與交談。別人勸王墮,墮答道:“董龍是何雞狗,而令國士與之言乎?”這里指明末居庸關的守將都是卑鄙小人,因而導致了嚴關失守。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詞上片寫景,暗露愁懷,下片以議論、抒情為主,既有史家之筆,亦有景物描寫。全篇前后呼應,筆筆相聯,疏中有密。本篇歷來是選家推崇的作品,但詞人對待農民起義軍的敵視態度,有著嚴重的階級局限。 作者簡介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滴跏四辏?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村雪夜坐》”的原文翻譯 2、“溫庭筠《嘲三月十八日雪》”的原文翻譯 3、“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的原文翻譯 4、“范成大《窗前木芙蓉》”的原文翻譯 5、“黃庭堅《次韻梨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