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原文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
毛滂 蝴蝶初翻簾繡。萬玉女、齊回舞袖。落花飛絮蒙蒙,長憶著、灞橋別后。 濃香斗帳自永漏。任滿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蘇,只憐他、后庭梅瘦。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譯文
紛飛的白雪,時而像翻穿繡簾的蝴蝶,時而像萬千天女散花舒袖長舞,時而像落花飄灑,時而像飛絮蒙蒙,總是在回憶灞橋分別后的情形。
深夜時梅花的清香從窗外飄入室內的斗帳中,任憑幽深的月光和濃厚的云層覆蓋著整個大地。夜晚寒冷,只好躲在溫暖的流蘇帳中,只是可憐后庭的梅花,被風吹落了許多。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的注釋
上林春令:詞牌名,前后段各四句。
蝴蝶:喻雪片飛舞。
回:指飄飛。
灞橋:這里語含雙關,灞橋義是唐人折柳餞別之處所,此扣離別之意。
漏:即漏箭,為古代宮中計時器具。
月深云厚:指積雪。
流蘇:簾帳上垂下來的繼子,用彩羽或絲織品制成,起裝飾作用。這里泛指簾幕。
簡短詩意賞析 上片描繪飛雪的動態美,寄托了詞人飄蕩羈旅之悲情。下片寫雪的靜態美,寄托詞人孤高志趣。該詞托物言志,采用比喻、襯托、動靜結合的手法,表達了詞人對梅花不畏嚴寒的贊美,寄托著詞人不同流俗的志趣。 作者簡介 毛滂(1056——?約1124), 字澤民,衢州江山石門(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詞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師”世家。父維瞻、伯維藩、叔維甫皆為進士。他自幼酷愛詩文詞賦,北宋元豐二年(1079),與西安(今浙江衢州)趙英結為伉儷。毛滂詩詞被時人評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飛·富陽僧舍代作別語》小詞結尾“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輝認為含蓄情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有《東堂集》十卷和《東堂詞》一卷傳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眼兒媚·詠梅》”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臨江仙·梅》”的原文翻譯 3、“范成大《州宅堂前荷花》”的原文翻譯 4、“辛棄疾《鷓鴣天·尋菊花無有戲作》”的原文翻譯 5、“李商隱《和馬郎中移白菊見示》”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