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高啟《梅花九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梅花九首》原文
《梅花九首》
高啟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縞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緣。 將疏尚密微經雨,似暗還明遠在煙。 薄暝山家松樹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當時種,不引漁郎入洞天。 翠羽驚飛別樹頭,冷香狼籍倩誰收。 騎驢客醉風吹帽,放鶴人歸雪滿舟。 淡月微云皆似夢,空山流水獨成愁。 幾看孤影低徊處,只道花神夜出游。 淡淡霜華濕粉痕,誰施綃帳護香溫。 詩隨十里尋春路,愁在三更掛月村。 飛去只憂云作伴,銷來肯信玉為魂。 一尊欲訪羅浮客,落葉空山正掩門。 云霧為屏雪作宮,塵埃無路可能通。 春風未動枝先覺,夜月初來樹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園盡棘叢。 夢斷揚州閣掩塵,幽期猶自屬詩人。 立殘孤影長過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頻。 掀篷圖里當時見,錯愛橫斜卻未真。 獨開無那只依依,肯為愁多減玉輝? 簾外鐘來初月上,燈前角斷忽霜飛。 行人水驛春全早,啼鳥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遠自洛陽歸。 最愛寒多最得陽,仙游長在白云鄉。 春愁寂寞天應老,夜色朦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吳王已醉苑臺荒。 枝頭誰見花驚處?裊裊微風簌簌霜。 斷魂只有月明知,無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獨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殘別院燒燈夜,妝罷深宮覽鏡時。 舊夢已隨流水遠,山窗聊復伴題詩。 《梅花九首》譯文
梅花應該是那天上的神物,不知是誰將它放到江南,使其處處可見。
大雪滿山的時節梅花如一位高人隱士獨臥于其中,在月光朗照的夜晚,它又像一位美人獨舞。
寒冬時依傍著蕭瑟竹子的稀疏的影子,初春時又蓋住了一片又一片苔蘚的青草之香。
自南朝詩人何遜創作了詠梅佳作以后就沒有人能比得上,寂寞守了這許多年,又開了幾回呢?
我與梅花均是一身雪白,梅花仿佛是仙人,與水與竹子很有緣分,不同俗流。
梅花開正濃艷,但是經雨打風吹即將凋零,遠遠望去如一片煙霧似暗還明。
日暮時在山中人家松樹下,有梅花開放,輕寒中在江邊的小酒店,梅花開在杏花開放之前。
在桃花源中秦時舊民,若解正當時令的植物,應該種植梅花,就不會引漁郎進入桃花源的洞天。
翠鳥驚動飛到了別的樹枝頭,梅花的冷香一片狼藉請誰來收拾呢。
騎驢踏雪尋梅攬勝,因酒醉風吹落帽而不知,放鶴人賞梅歸來大雪落滿小舟。
在淡月微云下就如在夢境中一般,我卻在空山流水中獨自憂愁。
幾次觀賞梅花的孤影徘徊流連的地方,還以為是花神晚上出外游覽呢。
淡淡的霜花沾濕了梅花的粉痕,誰設置了輕紗帳保護了梅花的香溫。
我的詩歌伴隨著十里的尋春路,半夜三更還在掛月的村頭抒發憂愁。
梅花飄到空中只擔憂與白云作伴,誰肯相信寶玉竟是梅花的精魂。
飲下一樽酒想探訪梅花這個羅浮客,空曠的山中落葉飄飄正如掩上門。
梅花把云霧當作屏風把白雪當作宮殿,俗世的塵埃污穢沒有可以通進來的道路。
春風還未刮起,梅枝就已經知道春天要來了,于是催開梅花。初升夜月之光和梅花融合,梅樹變成空的似的。
梅樹依偎竹下,交相輝映,梅花就如白衣宰相,遺世獨立,卓爾不群。
梅花啊,你在這嚴寒寂寥的山野里,不要心生怨氣呀,你回頭看看那些名聲顯赫的花園里,到處荊棘叢生啊!
揚州夢已醒,閣中掩蔽著灰塵,與梅花的幽雅約會的情景還是要詩人來描繪。
獨立殘夜,形只影單,再看到梅花時,已只剩余香,季節也不是春天了。
暖云深山中梅花凋謝如白玉裁落,又如寒月下深浦中鮫人泣珠。
當時在掀篷圖中看到梅花,著實喜歡這美麗的花兒,卻原來時畫中的梅花而不是真的。
梅花無奈獨自開放,隨風搖擺,怎么肯為多愁而減弱美玉般的光輝?
簾外鐘聲傳來,彎彎的月亮已經升起,燈前角聲忽然中斷,寒霜飛起。
一早就發現水驛邊上盛開的梅花,還有眾鳥在山塘邊啼鳴,晚來漸漸稀少。
從遙遠的洛陽歸來與梅花相逢,慚愧自己潔白的衣服已沾染了塵埃。
梅花最喜歡多寒天氣也最得陽,一直在白云之鄉如仙人游覽。
寂寞的人生起春愁,這樣天也會變老,梅花在夜色朦朧中開放,仿佛月光中發出香氣。
楚客屈原不吟詠江行之路的寂寞,吳王已經酒醉,那里的苑臺也已經荒涼。
有誰看見梅樹枝頭花兒驚動的地方?微風裊裊吹來,寒霜紛紛落下。
梅花的孤獨只有明月才知道,無限春愁都綻放在一枝上;獨自綻放而不與百花爭春,顯得孤單寂寞。
當想到那位愛梅的朋友正在遠方思念著自己的時候,心中便有了些許安慰。
此時正是別院中燈火明亮的夜晚歌聲已殘,深宮中化妝結束正在照鏡子的時候。
舊夢已經隨著流水遠去,對著山窗姑且與梅花作伴題寫詩篇。
《梅花九首》的注釋
瓊姿:謂瑰麗的姿容,通常只用于梅花。
“雪滿”句:出自東漢袁安臥雪之典。
“月明”句:出自隋朝趙師雄在月夜林中逢美人飲酒、醒來在大梅樹下之典。
漠漠:密布之貌。
縞袂(mèi):素色衣服,借喻梅花。
薄暝:日暮。
倩:請。
“騎驢”句:用孟嘉西風吹帽典故。
放鶴人:指北宋隱士林逋。
香:一作”春“。
羅浮客:指傳說中的梅花仙女。
“翠袖”句: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詩句。
白衣宰相:借喻梅花。
泣珠:用鮫人泣珠典故。
橫斜:指梅花。
無那:無奈。
楚客:指戰國詩人屈原。
簌簌:紛紛落下的樣子。
“忽疑”句:化用盧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詩句。
聊復:姑且。
作者簡介 高啟(1336-1374),漢族,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字季迪,號槎軒,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高啟才華高逸,學問淵博,能文,尤精于詩,與劉基、宋濂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初明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力辭不受。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著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蘇軾《永遇樂·長憶別時》”的原文翻譯 2、“謝靈運《行田登海口盤嶼山》”的原文翻譯 3、“李煜《長相思·一重山》”的原文翻譯 4、“辛棄疾《滿江紅·山居即事》”的原文翻譯 5、“王安石《溝上梅花欲發》”的原文翻譯 |